茅盾的小說《子夜》通過講述一個普通士兵在戰(zhàn)爭中的心路歷程,表達出了深刻的思想和價值觀念。開創(chuàng)了我國新文學的抗戰(zhàn)文學,并帶動了整個時期文化的飛躍。小說里深入闡述了為國家貢獻和付出的意義。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子夜讀書筆記,希望大家喜歡。
為有美麗的結局,我們要勇敢善良,但不是夠勇敢善良,就能有美麗的結局。
—— 題記
《子夜》是中國社會剖析小說開山之作最代表矛盾文學成就的作品。本書寫了民族資本家與外國商人之間的斗爭、資本家與資本家之間的勾心斗角、資本家對工人的殘酷剝削、地主對農(nóng)民的壓榨、金融界和商業(yè)界之間的矛盾,及政府的袖手旁觀。整個社會錯綜復雜,概括起來就是: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沒得吃就只有餓死,群龍無首,各自為利。
全書圍繞吳老太爺?shù)乃篱_篇,一直迷戀《太上感應篇》的吳老太爺因乍到燈紅酒綠的大上海而受猛烈刺激腦溢血而亡,由此展開了故事情節(jié)的描寫。吳蓀甫認為實業(yè)家必須團結,使政治上軌道,而聯(lián)合辦銀行就是實業(yè)家大團結的初步,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怕當時金融資本吞并工業(yè)資本,這樣將會斷送中國的民族工業(yè)。所以吳蓀甫、孫吉人、唐云山、杜竹齋、吳和甫一起,成立了益中信托公司,雖然中途杜竹齋退出了。吳蓀甫他在對待其他民族資本家時表現(xiàn)的自信滿滿,他用盡心機戰(zhàn)勝趙伯韜從而擠垮朱吟秋、收購八個日用品工廠。
吳蓀甫他們一邊辦廠,一邊還做公債。本來就現(xiàn)金吃緊,再加上國共打仗,受西北內(nèi)戰(zhàn)影響,一來使得公債(多頭、空頭)市場不景氣,他只好預計將來的公債損失再從工人身上榨取;二來工廠生產(chǎn)過剩,生產(chǎn)的絲賣不出去,囤積廠里,出現(xiàn)了經(jīng)營困難,廠里虧本,他不得不裁員,克扣工資,半日營業(yè),但由此遭到廠子的工人聯(lián)合抗議,工人罷工、工潮不斷,吳蓀甫和平方式解決不了只能叫警察用武力來平息罷工浪潮,搬兵鎮(zhèn)壓農(nóng)民暴動,勞資矛盾極為嚴重。
工廠內(nèi)部黨派紛爭,分為錢葆生和屠維岳兩大派,互相在老板面前詆毀,爭風吃醋,都一心想獨掌大權。屠維岳通過用錢、升官等好處收買人來為他辦事??傊昧嗽馊硕始桑盍嗽馊伺艛D,工會其實就是一塊空招牌,根本代表不了工人們的利益,反倒從中獲利,壓榨工人。奸細,走狗,其中不乏還有共產(chǎn)黨人,他們彼此之間狗咬狗、窩里斗、耍心機、互相利用的場面描寫的淋漓盡致。
文章中還寫道周仲偉,他寧可火柴廠出租,也要保有自己的老板頭銜,否則,各種債務他定是吃不消的。“笑面虎”馮云卿是地主出身,最早靠放高利貸做佃戶老板發(fā)家,做過買辦,后因土匪蜂起,農(nóng)民騷動,他就把所有現(xiàn)款搜括攏來,舉家搬到上海,投資公債市場,為了盈利,竟忍心出賣自己的獨生女,都說虎毒不食子,可見利欲熏心的他是多么心狠?!啊痹鴾婧#邌菘瘫?,貪財,兒媳婦和小老婆之間的矛盾從不過問。曾家駒無真才學但靠關系依舊可以謀得一官半職。當然還有少爺小姐們之間的愛情,雖然全都受到了吳蓀甫的反對,但這也是那個時代的局限性,門當戶對,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這也不能全怪吳蓀甫一人。
人物性格如下:吳和甫老實厚道,杜竹齋膽小怕事,貪利而多疑,朱吟秋心狠又笨,周仲偉樂觀、自來熟,屠維岳的精明能干,林佩珊和張素素的活潑好動,四小姐蕙芳倔強而又多愁善感,范博文愛詩如命,李玉亭“萬能”博士,趙伯韜奸詐狡猾,馮云卿為錢可以出賣一切,韓孟翔、劉玉英和徐曼麗兩面派,有奶便是娘,還有很會看人眼色的費小胡子和莫干丞。錢葆生借刀殺人,他借助煽動工人工潮反對屠維岳的領導從而達到自己獨掌大權的目的。
我很喜歡屠維岳對吳蓀甫說的一句話:“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既然選擇了此人,可背地里還派人監(jiān)視他,這種人沒有成大事的氣魄,同樣我也很鄙視此種行為!
書里的外國人說:“你們中國人真是了不起的寶貝,被人家打到地下了,你們倒覺得躺在那里就比站著舒服 ; 你們不用腿走路了,你們就滿地滾!”中國人本來就是頂會享福的,我為此深感悲哀,也就能對中國當前的現(xiàn)狀釋懷了。正是由于中國人幾千年來的驕傲自大,唯我獨尊,閉關鎖國,封建守舊,安逸的思想,不與時俱進,改革創(chuàng)新,實業(yè)興國,發(fā)展科技、教育,如今才落得個貧窮落后,處處造人歧視、挨打的悲慘局面,自食其果,只能說這是中國人民的悲哀啊!
貧富分化嚴重,等級階級依舊存在,對于窮人就只有一個字 —— 死。資本家壓榨農(nóng)民,而他們自己則過著飽暖荒淫的生活。富人住西式洋房,公館,窮人住草棚。富人用錢賺錢,可窮人即使有一身好體力也無用武之地。富人享受著一切的社會資源,可是窮人呢?骨瘦如柴,都快被榨成血了。打仗時富人都躲到租借里去,相安無事,可是平民老百姓們卻要經(jīng)受戰(zhàn)爭的殘酷殺戮 ——
其實我挺喜歡吳蓀甫的,他有膽識,有氣魄,果斷,自信同時又富有冒險精神的實業(yè)家,他是商業(yè)中的精英,很有自己的想法和獨到的見解,是也是家里唯一的權威人士。不得不說他真的是一位很慈善的資本家,他一心想振興實業(yè),救國救民,藍圖宏大,熱心發(fā)展家鄉(xiāng)雙橋鎮(zhèn)的實業(yè),他主張和平,不喜歡用高壓手段,也善于提拔人才,對工人賞罰分明,向來開誠公布,很開明,只不過后來由于形式所迫手段不免有些殘酷。其實他同樣活的很累,總是帶著一副面具,冷酷無情,任何時刻都不能讓別人看出自己內(nèi)心的真實想法和情緒,不過這也是那個時代每個人都有的表現(xiàn),算是一種自保吧。
他曾經(jīng)也有過很大的矛盾:他是發(fā)展民族工業(yè)的,所以以前反對資本家專做地皮、金子、買辦、公債,可是現(xiàn)在他不是同樣在做公債嗎?他以前盼望民主政治真正實現(xiàn),可是現(xiàn)在因為公債問題卻又唯恐局勢發(fā)展的太快了,他以前費盡心機像得到朱吟秋的廠,可是現(xiàn)在得到了卻感到吃緊。這一切都是來的那么快,他早已經(jīng)不知不覺地陷進去了,而且早已無法拔出來。這也是他的又一種無奈啊。
他與趙伯韜交手過兩次,第一次是兩人一起合作投資公債,以盈利告終,第二次是趙伯韜依仗托辣斯(外國的金融資本)做后臺,再加上他被韓孟翔,劉玉英等兩頭內(nèi)線出賣,最終趙伯韜遭其“經(jīng)濟封鎖”,使得他在公債市場敗給了趙伯韜,以破產(chǎn)而告終,他一無所有,眾叛親離,幾近自殺,不得不帶著全家人去牯嶺避暑了。
他猙獰的笑總是令我印象深刻,還有他暴躁的脾氣,經(jīng)常遷怒于無辜的人,從另一方面也說明了他的自私,不顧及他人感受。他和夫人林佩瑤之間感情撲朔迷離,似有似無,書中寫到夫人對他的精神背叛,對她而言,結婚的是一個人,愛的卻是另外一個人 —— 雷參謀長,說白了婚姻其實就是一場利益的交易,一想到這里我不免為他深感難過。
從字里行間中,我能深切感受到他的矛盾、無奈和無助,無能為力的他即使拼命掙扎,可是也沒有改變失敗的命運,就連他自己也深刻體會到了理性的豐滿與現(xiàn)實的殘酷,在險惡的時局面前他是那樣的渺小,這不免讓我感到惋惜,要怪就只能怪他生不逢時,這不僅是一位英雄的悲劇,也是中華民族工業(yè)的悲劇,是整個時代的悲劇!
吳蓀甫當初憑借自己的實力使得工廠和益中公司也曾有過輝煌燦爛的歷史,雖然他最后失敗了,
但他走得正,行的直,一條好漢,不像趙伯韜,陰險狠毒,投機取巧,手段使盡,盡做些見不得人的勾當,就是贏,也不是贏得正大光明,令人心服口服。誠然,我個人也從來不以成敗論英雄,每個人都不可能永遠都是勝利者,永遠都讓世人所崇拜、敬仰,只要他曾經(jīng)做出過一番轟轟烈烈的事業(yè),就真的足矣。而吳蓀甫他做到了,他令我肅然起敬。
總之,用了四天的時間讀完了矛盾寫的這本書,感覺自己好像身處在那個戰(zhàn)亂紛爭,硝煙四起,軍閥混戰(zhàn),黨派紛爭,民心惶惶,經(jīng)濟蕭條,一片混亂的民國時代,做出的每一個決定都要深思熟慮,走出的每一步都要心驚膽戰(zhàn),每天都在為生存擔憂,看不清未來的路在何方,迷茫無措,過一天日子撞一天鐘,用兩個字總結 —— “心累”啊!
珍惜當下,不辜負青春,做有意義的事,這就是此書對自己當下最大的收獲。
今天我讀了《三國演義》中的一個故事:空城計。這個故事給了我很大的啟發(fā)。
內(nèi)容是:諸葛亮為了不讓西城的糧草落入司馬懿手中,親自帶領五千人馬到西城去搬運糧草。諸葛亮分出一半士兵搬運糧草,另一半守城。突然,司馬懿率領十五萬大軍殺到城下。西城的文官都嚇得直打哆嗦。諸葛亮鎮(zhèn)定自若,命令士兵打開城門,每個城門口都派二十名士兵裝成老百姓,灑水、掃街。一切安排好了,諸葛亮披上道袍,戴上頭巾,帶著兩個書童,搬了琴在城樓上坐下來,點上兩柱香,悠閑地彈著琴。司馬懿來到城門前,見城樓之上諸葛亮笑容可掬,燒香彈琴。接著看城門,大約二十名百姓在低頭認真地灑水掃地。司馬懿越看越懷疑,越看越害怕。他只好下令撤軍,司馬昭對父親說:“也許是諸葛亮手下沒有士兵,故意裝成這樣,想要騙我們退兵”司馬懿很有把握地說:“諸葛亮辦事一直很謹慎,從不冒險。今天卻打開城門,城里面一定有埋伏?!背菢巧系闹T葛亮,臉上泰然,其實手心里捏了一把汗。官員們贊嘆諸葛亮真是神機妙算,諸葛亮說:“我不是愿意冒這個險,實在是沒有辦法啊。這條計策只能冒險用一次,以后絕對不能再用了!”司馬懿在撤軍退路上,探馬來報:“諸葛亮已從西城撤退,他隨身只有兩千多名士兵和一幫文官,剛才城里沒有埋伏?!彼抉R懿聽后長嘆:“諸葛亮神機妙算,我不如他啊?!?/p>
我讀完這個故事,明白了以后無論遇到什么緊急情況,我都要像諸葛亮一樣鎮(zhèn)定冷靜,積極尋找最好的辦法解決問題。
與《子夜》的第一次接觸是在母親的書架上,對名著并無多大興趣的我一下子就被它吸引了。
它以1930年的上海為背景,生動反映了20世紀30年代初中國各種尖銳復雜的社會矛盾。經(jīng)過民族資本家吳蓀莆的遭遇,展現(xiàn)了那個時代“更加殖民化”的特征和急速變動的社會現(xiàn)實,使我們每個人都燃起強烈的愛國心,感受如此脆弱的祖國,作為學生的我們更應當“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故事發(fā)生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的中國,當時民生凋敝戰(zhàn)亂不止,但在都市化的大上海卻另有一番景象。那里有著紙醉金迷的的生活,有著明爭暗斗的算計,有著趨炎附勢的各色人物。
它是一部描述中國近代民族工業(yè)資本的社會命運的杯具。其中包括民族資產(chǎn)階級與工人之間的矛盾斗爭;民族資產(chǎn)階級和帝國主義勢力及其走狗買辦資產(chǎn)階級之間的矛盾;農(nóng)民階級與地主階級的矛盾以及農(nóng)村經(jīng)濟破產(chǎn)是怎樣危及民族工業(yè)的,這些矛盾使我們得以全貌地了解當時的社會現(xiàn)實,強烈地喚醒了我們的報國熱情。
小說驚心動魄地描述了一個剛強有為的民族剛也巨頭吳蓀莆,在帝國主義和軍閥政治雙重壓迫下,在工農(nóng)革命的夾擊中,一敗涂地的悲慘命運。
吳蓀莆的斗爭雖然以失敗告終,但他并非一個束手待斃的人。他憑著自我的財力,游歷過歐美的見識,以及在同行中過人的智謀和手段,既獲得同業(yè)的重視也頗自大自是,具有狂妄的野心。他向往的夢想境界是操縱中國的經(jīng)濟命脈,戴上二十世紀中國“工業(yè)王子”的桂冠,他為了實現(xiàn)自我的夢想,猶如一只正要攝食的獅子。一心發(fā)展。
雖然片面地說是為了自我的夢想,但還是會為了中國的經(jīng)濟發(fā)展作出貢獻。我們也該像他一般為了自我的目標不懈奮斗,造福國家,造福人民。
《子夜》從多方面的錯綜復雜的社會關系中來突出吳蓀甫的性格特征。作為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國的民族資產(chǎn)階級的典型人物,吳蓀甫的性格是一個鮮明的矛盾的統(tǒng)一體。他一方面有“站在民族工業(yè)立場的義憤”,但另一方面,壓倒他的一切的卻是“個人利害的籌慮”。他是“辦實業(yè)”的,他以發(fā)展民族工業(yè)為己任,他向來反對擁有大資本的杜竹齋一類人專做地皮、金子、公債的買賣;但是他也不能不鉆在瘋狂的公債投機活動里。他希望實現(xiàn)他的資產(chǎn)階級“民主政治”理想,盼望國民黨反蔣派與地方軍閥的聯(lián)盟“北方擴大會議”的軍事行動趕快成功,然而當北方的軍事進展不利于他的公債活動的時候,他又“惟恐北方的軍事勢力發(fā)展得太快了”。他精明強悍,但又不能不表現(xiàn)出中華民族資產(chǎn)階級先天的軟弱性。他有時果決專斷,有時狐疑惶惑,有時滿懷信心,有時又垂頭喪氣;表面上好象是遇事成竹在胸,而實質(zhì)上則是舉措乖張。這一切,都是如此矛盾而又很自然地統(tǒng)一在吳蓀甫的性格里。吳蓀甫是我國第二次國內(nèi)革命戰(zhàn)爭時期民族資產(chǎn)階級的典型形象。
除吳蓀甫外,茅盾在《子夜》中還創(chuàng)造了一系列性格鮮明的人物形象,他們各自的思想面貌、精神狀態(tài)都打上了時代和階級的深刻印記。狡獪、陰狠而剽悍的趙伯韜,在土地革命風暴下逃亡上海的“吃田地的土蜘蛛”,他把農(nóng)民的血汗拿來換取大都會里的“寓公”生活,同時在公債市場上進行投機活動的馮云卿,賣身權門、依靠資本家錢袋過活的李玉亭、范博文等一類所謂的“教授”、“詩人”,也都寫得各具有特色。
茅盾特別擅長刻劃人物的心理狀態(tài)。他不是對它們作靜止的和孤立的分析和描寫,而是在時代生活的激流里,在尖銳的矛盾和沖突里來時行細致、深入的刻繪。他讓吳蓀甫同時在幾條戰(zhàn)線上作戰(zhàn),讓他不斷處在勝利和失敗的起伏的波瀾里,時而興奮,時而憂慮,時而指揮若定,時而急躁不安。這樣,吳蓀甫的心理狀態(tài)和精神面貌就毫發(fā)畢露地呈現(xiàn)在讀者的面前。杜竹齋的唯利是圖的性格,在公債市場的決戰(zhàn)階段顯得分外清楚。李玉亭兩面討好的豪門清客的心里,在吳、趙兩家明爭暗斗最為緊張的時候暴露得格外分明。茅盾還在很多地方通過自然景物的描寫來渲染氣氛,襯托人物情緒的變化,借以鮮明地顯示人物的性格。他決不是為寫景而寫景,他寫景即所以寫人。有時是因情取景,有時是借景寫情,情景交融,文無虛筆。
《子夜》的語言具有簡潔、細膩、生動的特點。它沒有過度歐化的語言,偶爾運用古代成語,也是恰到好處,趣味盎然。人物的語言和敘述者的語言,都能隨故事和人物的性格發(fā)展變化而具有不同特色,使讀者能如聞其聲,如見其人,如臨其境。
《子夜》的產(chǎn)生,正是我國無產(chǎn)階級革命文學運動在反革命文化“圍剿”中邁步前進的時候,它顯示了左翼文學陣營的戰(zhàn)斗實績,從創(chuàng)作上證明了無產(chǎn)階級是一種不可戰(zhàn)勝的、最有發(fā)展前途的力量。
《子夜》這篇文章涵含了深刻的教育意義和思想意義,深刻地揭示了中國當時的處境和面貌。文中的主人公更生動、鮮活、深刻的代表了這個時期中的人。
在《子夜》這本書中,絲廠老板吳蓀甫雄心勃勃,要在他已有的實業(yè)之上不斷發(fā)展,再擴大自己的資本,成立大型公司。可是他生不逢時,大罷工好不容易才在手下屠維岳的幫助下平息。穩(wěn)定了工廠后的吳蓀甫不斷努力,終于合伙成立了一個銀行,低價收購了八個小廠,專營生活用品??墒怯捎趹?zhàn)事不斷,嚴重影響了銷售,資金也周轉困難,扼住了企業(yè)發(fā)展的喉嚨。
在吳蓀甫和合伙人的堅持中,趙伯韜盯上了吳蓀甫的產(chǎn)業(yè)。他使用了不少手段,最后,在氣力不支下,他使用了殺手锏:他要以“國內(nèi)公債維持會”的名義,電請政府下令禁止賣空,他還直接去運動交易所理事會和經(jīng)紀人會,慫恿他們發(fā)文要增加賣方的保證金。正好是賣空方的吳蓀甫只好請自己的姐夫杜竹齋投入強大的資金在賣空方中,或能一搏,誰知杜竹齋背叛了自己的妻弟吳蓀甫,將資金投向了趙伯韜。最終,吳蓀甫破產(chǎn)了。
主人公吳蓀甫,他魁梧剛毅,有財有勢,有勇有謀,卻在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建造一個大型工業(yè)公司時,由于復雜因素的交迫下而慘敗;金融資本家趙伯韜不僅有政界作后臺,在軍界里也有很深的關系,人稱“公債場上的魔王”,正是他將吳蓀甫逼入絕境。
《子夜》雖是弘篇巨制的大手筆,但宏偉嚴密且脈絡清晰。開頭講述大海的軟風一陣一陣吹上人面,蘇州河幻成了金綠色,輕悄悄地向西流去。黃浦江邊充斥著“光、熱、力”,此時的吳蓀甫有財有勢,氣派威風;而結尾,吳蓀甫的工廠、銀行、公館全都沒有了,自己的夢(本文來自讀后感范文,轉載請保留鏈接)當然也破滅了,慘敗于趙伯韜的吳蓀甫帶著姨太太灰溜溜地到牯嶺消暑。一頭一尾,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不得不讓我們驚嘆于一位民族工業(yè)巨子在帝國主義和軍閥政治的雙重擠壓下,又在工農(nóng)革命的夾擊中一敗涂地的悲慘。
《子夜》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富有藝術生命力的人物形象。這些藝術形象是作者匠心獨運的藝術創(chuàng)造,他們在我國現(xiàn)代文學人物畫廊中占據(jù)著突出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