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振寧,美籍華人,諾貝爾獎獲得者,是家喻戶曉的科學家。 楊振寧的父親楊武之是留學歸來的知名學者,是時候?qū)懸黄x后感好好記錄一下了。那么你真的會寫讀后感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楊振寧傳》讀書筆記200字,歡迎大家閱讀。
三、讀完一本書或一篇文章
會有許多感想和體會;對同樣一本書或一篇文章,不同的人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更是會產(chǎn)生不同的看法,受到不同的啟迪。以大家熟知的“濫竽充數(shù)”成語故事為例,從諷刺南郭先生的角度去思考,可以領悟到?jīng)]有真本領蒙混過日子的人早晚要"露餡",認識到掌握真才實學的重要性,若是考慮在齊宣王時南郭先生能混下去的原因,就可以想到領導者要有實事求是的領導作風,不能搞華而不實,否則會給混水摸魚的人留下空子可鉆;再要從管理體制的角度去思考,就可進一步認識到齊宣王的"大鍋飯"缺少必要的考評機制,為南郭先生一類的人提供了飽食終日混日子的客觀條件,從而聯(lián)想到改革開放以來,打破"鐵飯碗",廢除大鍋飯的必要性。
四、敘述作品不能用大量篇幅復述原文
一篇讀后感,不能寫出諸多的感想或體會,這就要加以選擇。作為初學者,就要選擇自己感受最深又覺得有話可說的一點來寫。要注意把握分析問題的角度,注意聯(lián)系自己的實際情況,從眾多的頭緒中選擇最恰當?shù)母惺茳c,作為全文議論的中心。
初中作文課中,除了寫"讀后感"外,老師還會要求同學們在看完一部電影,電視片或參完某一展覽后寫"觀后感",觀后感的寫法與讀后感是一樣的,只需在第一部分簡述所觀的內(nèi)容,然后引出觀點,展開論述就可以了。
(1)簡述原文有關內(nèi)容。如所讀書、文的篇名、作者、寫作年代,以及原書或原文的內(nèi)容概要。寫這部分內(nèi)容是為了交代感想從何而來,并為后文的議論作好鋪墊。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個“簡”字,決不能大段大段地敘述所讀書、文的具體內(nèi)容,而是要簡述與感想有直接關系的部分,略去與感想無關的東西。
(2)亮明基本觀點。選擇感受最深的一點,用一個簡潔的句子明確表述出來。這樣的句子可稱為“觀點句”。這個觀點句表述的,就是這篇文章的中心論點?!坝^點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靈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學寫作的同學,最好采用開門見山的方法,把觀點寫在篇首。
(3)圍繞基本觀點擺事實講道理。這部分就是議論文的本論部分,是對基本觀點(即中心論點)的闡述,通過擺事實講道理證明觀點的正確性,使論點更加突出、更有說服力。這個過程應注意的是,所擺事實、所講道理都必須緊緊圍繞基本觀點,為基本觀點服務。
(4)圍繞基本觀點聯(lián)系實際。一篇好的讀后感應當有時代氣息,有真情實感。要做到這一點,必須善于聯(lián)系實際。這“實際”可以是個人的思想、言行、經(jīng)歷,也可以是某種社會現(xiàn)象。聯(lián)系實際時也應當注意緊緊圍繞基本觀點,為觀點服務,而不能盲目聯(lián)系、前后脫節(jié)。以上四點是寫讀后感的基本思路,但是這思路不是一成不變的。
(5)簡要地說明原文有關內(nèi)容,重寫有感,不要重點介紹,偏離主題。
《楊振寧傳》增訂版是一部實在不可多得的好書,這部由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出品,華中科大物理教授楊建鄴撰寫的楊振寧這位科學巨人的生平足跡,生動地描繪了這位科學偉人成長的過程以及從事科研工作的每一個片斷和取得令人鼓舞的成就。
楊振寧對當代物理學的貢獻,既是世界的,也是中國的,關于楊振寧的功業(yè)盡人皆知,相關文獻、資料、風評俱在,在此,我只談談讀這本書后的感受和感動!
1957年,楊振寧與李政道因為“宇稱不守恒”理論的貢獻成為獲得諾貝爾獎的中國第一人,從那個時候開始,他在科研之余大量地從事改變“中國人不如他人”的觀念,而且畢生在做這項工作,他1999年后一直住在清華,親手建立了清華高等研究院,廣邀國內(nèi)外頂尖的科學家來華講學,帶研究生,在國內(nèi)各高校游說,以80多歲的高齡為科學興邦奔走呼喚,其拳拳愛國之心和人文情懷令人景仰。用香港中文大學校長陳方正的話說:“宇稱不守恒”理論、“楊——米爾斯規(guī)范場理論”(應該再次獲諾貝爾獎),都是理論物理的科研成果,如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一樣,至今沒有應用的意義,它的意義主要是思想和文化上的。的確,我們從楊振寧的著述、演講中不難看出,他講得最多的是科學發(fā)展史,科學家的故事以及當代科學領域的相互滲透以及相互作用,對人類未來發(fā)展的影響,是普通人聽了都能領悟其中道理的東西,從而極大地激發(fā)了國人,特別是年輕一代愛科學、用科學的熱情和氛圍,這種影響對于一個國家和民族來說,是十分深遠的。
楊振寧在晚年做了另一件驚世駭俗的大事,那就是與翁帆的愛情,他們年齡相差50多歲,對于這樁婚姻,人們對他的關注程度遠遠地超過了他獲得的諾貝爾獎,說三道四的、辱罵的、嘲笑的,比比皆是?,F(xiàn)在9年過去了,回過頭看,沒有翁帆,就沒有楊振寧的今天,也沒有在清華“歸根居”生活的10年的豐碩成果,也沒有中國理論物理的蓬勃春天。用新加坡電視臺主持人曾月說過帶哲理性的一段話:“一個人從年輕到老,敢于追求所愛,不管他所愛的是人、是物,還是真理,他都能夠放開胸懷地去擁抱,而且升華成樂觀前進的動力,這個人是絕對幸運的”。從這件事我們看到楊振寧率真的另一面。
“兩彈元勛”鄧稼先是楊振寧少年時代就在一起的朋友,他們同在西南聯(lián)大讀書,又先后留美獲博士學位,鄧回國后轉(zhuǎn)行從事領導“兩彈”的研究工作,耗費了畢生的精力,楊、鄧之間延續(xù)了半個世紀的友情故事,使我想起了馬克思和恩格斯之間的友誼,這種友誼是建立在無私的精神與巨大貢獻的基礎上,所以才能這樣珍貴和彌久。
1971年8月16日,楊振寧在離開上海回美前夕,上海市領導請他吃飯,席中有人送了一封信給他,是鄧稼先寫的,他在信中告訴楊振寧,中國的原子武器工程除了1959年底以前得到過蘇聯(lián)極少“援助”以外,沒有任何外國人參加。接信后給了楊振寧極大的感情震蕩,他追述當時熱淚滿眶,不得不起身去洗手間整容場景……正如楊自己所說的那樣,“稼先是我永恒的驕傲”。
楊振寧走過的道路給我這樣的啟示:從事科學研究無需更多的物質(zhì)上的追求和欲望,只有獲得知識和成功的滿足與快慰,我想:生活中其它的事情難道不也是這樣的道理。
我有幸讀到楊建鄴先生寫的關于楊振寧先生的傳記文——《楊振寧傳》,240000字的介紹讓我對楊振寧先生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由于我對物理也感興趣,所我以對此人物就更加的喜愛,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先來簡介一下楊振寧,世界知名的物理學家,美籍華人,1957年榮獲諾貝爾物理學獎,楊振寧教授是自愛因斯坦和狄拉克之后,20世紀物理學出類拔萃的設計師,是家喻戶曉的科學家。
楊振寧先生有如此佳績與其家庭背景和人文熏陶是離不開的。楊振寧的父親楊武之是留學歸來的知名學者,1929年應清華大學之聘任數(shù)學系教授。由于父親的關系,楊振寧在清華園度過了8年的少年生活,這給楊振寧留下了溫馨的回憶,也鍛造了一個聰穎好學的學子。清華園對聰穎好學的少年楊振寧,是一個好的學習環(huán)境,更是一份再好不過的禮物,對日后成才有著重要的影響。
當年的西南聯(lián)大,在那戰(zhàn)火紛飛的年代無疑是一個神圣的`殿堂,楊振寧曾回憶道:“想起在中國的大學生活,對西南聯(lián)大的良好學習風氣的回憶總使我感動不已。聯(lián)大的生活為我提供了學習和成長的機會。我在物理學里的愛憎主要是在該大學度過的六年時間里培養(yǎng)起來的”。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進入西南聯(lián)大后,楊振寧既沒有選擇父親專長的數(shù)學,也沒有選擇自己報考的化學,而是選擇了自己感興趣的物理學。可見求學道路上,興趣至關重要。這一選擇是楊振寧為自己尋找到了一個人生奮斗的目標,是開始,也是指引。
而出國留學,是楊振寧生命中的轉(zhuǎn)折。然而楊振寧的求學之路并非一帆風順而是萬分艱辛,尋師也是屢屢受挫。歷經(jīng)辛苦遠赴美國,先是到哥倫比亞大學找尋仰慕已久的費米教授,卻大失所望的撲了個空。隨后前往普林斯頓大學,希望求學于維格納教授,卻由于教授的休假再一次撲空。幸好遇到了昔日西南聯(lián)大的教授張文裕,在其指點下終于到芝加哥大學尋得名師,就是仰慕已久的物理大師費米。這才開始了他真正的求學之途。
我們都知道實驗是理論的源泉,科學的根本。楊振寧的第一個志向就是完成一篇實驗物理論文。由于動手能力和實驗技巧的欠缺,雖然經(jīng)過了20個月的實驗工作,楊振寧還是未能完成自己的實驗論文。雖然這是一次失敗的嘗試,但楊振寧的這一志向還是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那就是親身動手進行實驗的重要意義。實踐出真知,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楊振寧這20個月的實驗工作也為他日后成為成功的理論物理學家奠定了基矗。
楊振寧能夠在科學事業(yè)上取得重大成就的重要原因是他將演繹法和歸納法巧妙地結(jié)合起來應用,使這兩種方法互為補充,取長補短。因為演繹法和歸納法,在科學研究上各有所長,會使很多科研項目收效良多。
之后楊振寧與李政道合作研究得出的結(jié)論——在弱相互作用中宇稱可能不守恒,這震動了整個物理界,轟動了整個世界,使得兩個人共同獲得了1957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
楊振寧先生成為當今世界上偉大的理論物理學家,他在學界的崇高地位是為天下所公認的。正所謂“昔負千尋質(zhì),高臨九仞峰”(唐駱賓王句),與高邁睿智之膽識,深詰窮究莽莽蒼穹的物理對稱,憑臨昆侖之巔。卓為世紀大師。他是既調(diào)和又抵觸的中、西方文化的產(chǎn)物,體現(xiàn)了中華古老文明與西方近代科學精神的融合。楊振寧先生對宇宙真諦之咄咄追問,他所創(chuàng)見信非錐代管窺者所可見。楊振寧先生以耄耋之年,歸根故園。為中華的偉大復興千里驥馳。平日先生的藹然忠厚的長者之風,從不輕易許諾,言信行果,孝義誠信,是不折不扣的真君子。當然楊振寧先生也是凡人,自然也有他的喜怒哀樂與成敗利鈍。所有這一切都構(gòu)成了楊振寧先生的人生經(jīng)歷。
楊振寧對理論物理學的貢獻范圍很廣,包括基本粒子、統(tǒng)計力學和凝聚態(tài)物理學等領域。對理論結(jié)構(gòu)和唯象分析,他都有多方面的貢獻。他的工作有特殊的風格:獨立性與創(chuàng)建性強,眼光深遠。在這些成就的背后,是這位科學家從小到大嚴謹?shù)膶W習態(tài)度,遠大的理想和信念,越挫越勇的求學理念,巧妙結(jié)合的科研方法,孜孜不倦的鉆研和探索。楊振寧先生讓人真心佩服的(3)議——分析材料,提練感點。亮明基本觀點。在引出“讀”的內(nèi)容后,要對“讀”進行一番評析。既可就事論事對所“引”的內(nèi)容作一番分析;也可以由現(xiàn)象到本質(zhì),由個別到一般的作一番挖掘;對寓意深的材料更要作一番分析,然后水到渠成地“亮”出自己的感點。要選擇感受最深的一點,用一個簡潔的句子明確表述出來。這樣的句子可稱為"觀點句"。這個觀點句表述的,就是這篇文章的中心論點。"觀點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靈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學寫作的同學,最好采用開門見山的方法,把觀點寫在篇首。
(4) 聯(lián)——聯(lián)系實際,縱橫拓展。圍繞基本觀點擺事實講道理。寫讀后感最忌的是就事論事和泛泛而談。就事論事撒不開,感不能深入,文章就過于膚淺。泛泛而談,往往使讀后感缺乏針對性,不能給人以震撼。聯(lián),就是要緊密聯(lián)系實際,既可以由此及彼地聯(lián)系現(xiàn)實生活中相類似的現(xiàn)象,也可以由古及今聯(lián)系現(xiàn)實生活中的相反的種種問題。既可以從大處著眼,也可以從小處入手。
當然在聯(lián)系實際分析論證時,還要注意時時回扣或呼應“引”部,使“聯(lián)”與“引””藕”斷而“絲”連這部分就是議論文的本論部分,是對基本觀點(即中心論點)的闡述,通過擺事實講道理證明觀點的正確性,使論點更加突出,更有說服力。這個過程應注意的是,所擺事實,所講道理都必須緊緊圍繞基本觀點,為基本觀點服務。,還有他的勤奮、甘于寂寞與鍥而不舍的執(zhí)著。這些都是每一位科學家都應該具有的重要素養(yǎng)之一。至此我對他的崇敬之情早已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