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筆記是一種有效的工具,可以幫助讀者更好地整理和歸納自己的思考和感悟,從而促進個人成長和提高閱讀效果。寫好全球通史怎么寫讀書筆記有什么技巧?這里給大家整理全球通史怎么寫讀書筆記,方便大家學習。
斯塔夫里阿諾斯的《全球通史》對人類幾千年的歷史作了高度的概括,它不同與一般卷帙浩繁的史書,讓史料、歷史事件占多數(shù),而是用一種定論性的話語將人類歷史幾千年來的有關文明、朝代的更替、社會制度的變遷等等問題做了一個總結性的闡釋。在閱讀《全球通史》的過程中,無法對具體歷史做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所以只能有一些印象式的感悟,當這些感悟印證到了現(xiàn)實和自己所了解的中國歷史,便有了下面的幾點讀后感。
一、在人類社會邁入近代以前,人類的各種群族在各大洲自顧自的繁衍和生存,各種有明顯地域特色的文明、文化也就這樣逐漸發(fā)展起來并形成了一種超自然的力量,這種力量又繼續(xù)推動著人類歷史的發(fā)展。
世界歷史進入近代以后,人類的好奇心衍變?yōu)閺娏业囊靶?,并逐漸對自己的生存空間提出了越來越多的要求,于是人們再也不像動物一樣隨遇而安安分守己地生活在自己的那一片土地上,人類在名為“國際交流”的幌子下開始了永無止境的爭斗,這在當前的世界仍然在延續(xù)。
放眼望去,世界歷史越來越是“實用主義”哲學或是“唯物論”的天下了。近代以來的一次次戰(zhàn)爭,一戰(zhàn)二戰(zhàn),在炮火的轟鳴下人類在一次次地進行著力量的轉換。時至今日,這種力量的轉換還在繼續(xù),現(xiàn)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越來越多地提到“競爭”、“綜合國力的競爭”之類的話語,于是世界各國大多都在拼命發(fā)展經濟,希冀能建設成一個強大的過渡,在所謂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這種“競爭”越來越形成一種怪圈,國際競爭的號角吹響到各個地區(qū),我們看到現(xiàn)在的中國,發(fā)展經濟是頭等大事,gdp指標壓倒一切,經濟搞上去了一切也就好了。這種“競爭”說白了就是“物質第一”、“一切向錢看”,我們在人類歷史的任何時期都不會看到這樣的場景。
我們在對比152017年以前的歷史特別是遠古歷史和152017年以后的歷史不難發(fā)現(xiàn):創(chuàng)造了一直到今天我們都引以自豪的燦爛文化的遠古時期所發(fā)生的戰(zhàn)爭遠遠比近代以來的世界要少得多,而隨著人們物質生活的改善和豐富,人們的欲望也越來越強,戰(zhàn)爭也越來越多,這不能不讓我們反思自己的行為是不是偏離了人類歷史正常的發(fā)展軌道,反思我們當下的思想理念是不是能夠經受得住歷史的考驗。“物質資料的生產是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的根本動力”,我們對這一理論的理解是否有點夸大了呢?
二、《全球通史》對中國的介紹始于商朝,把商朝當作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皇朝來展開中國歷史,這和我們一般所認為的“夏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朝代”是不一樣的。目前史學界尤其是外國歷史學家對我們所稱的“五千年文明”還有很多持懷疑態(tài)度,以至于我們國家的“夏商周斷代工程”的出現(xiàn)。這是一個頗為有趣的現(xiàn)象,在外國人的壓力下我們屈從地去挖掘我們的祖先的墳墓并以此來證明自己的年代久遠,難道“歷史悠久”便能加足我們以后在國際交往中說話的底氣?難道美國會因為一個國家的歷史長短來作為它外交政策的依據?我們對本身歷史的研究不應該建立在別人的要求下,每一個民族都有自己值得自豪的歷史。時間能說明什么呢?只能說明過去。民族、國家乃至于我們個人的發(fā)展,力量的高下,都不是以時間來衡量的。美國只有兩三百年歷史,但還不是生機勃勃,照樣生活得很好?
斯塔夫里阿諾斯意味深長地引用了伏爾泰的話作為題記開始講述152017年以后的中國:“我們不必被中國人的成就迷住心竅,以至竟承認其帝國的體制真乃世界有史以來是最好的?!蔽覀兂姓J,我們不是最好的,但又有誰能說證明自己的民族自己的國家在人類歷史的漫漫長河中是最好的呢?
三、《全球通史》在最后說“人類還從未看到在他們面前如此燦爛奪目的前景,但人類也同樣從未見識過潛伏在這種景象后面的蘑菇云?!彼顾蚶锇⒅Z斯以及現(xiàn)在眾多的歷史學家都認識到了科技在人類歷史上的重要性。希望中孕育著危險,美好中承載著毀滅,也許真的有那么一天,人類會發(fā)展到窮兇極惡的最高境界,將那些所謂智慧結晶的恐怖武器搬出來施加在對方身上,或者說某些國家、某些民族試圖創(chuàng)造出更具有科學含量的威懾力量,在試驗或是檢驗、嘗試的過程中,科學突然和人類開了一個玩笑,發(fā)揮了它的威力,在人類看到結果的過程中也結果了自己。這一天會不會遙遠呢?
馬克思主義說,事物總是有著“產生—發(fā)展—消亡”的過程的,那么人類呢?我們在不斷創(chuàng)造歷史的同時也在不斷地挖掘自己的墳墓嗎?我們會最終殊途同歸地走向末日嗎?對于我們每一個個體的人來說,生命的過程遠遠比結果來得重要,所以即使我們走向毀滅的必由之路也用不著驚恐。我們對于歷史的研究和認識,更重要的是能更好地幫助我們認清現(xiàn)在,以及美好地憧憬未來,而最重要的就是珍惜現(xiàn)在的一切。
鑒于《全球通史》詳盡介紹了從“露西”到冷戰(zhàn)結束后的歷史,難以一下子將其介紹完全,我決定先簡要說一說對于美國獨立的一些看法。在《全球通史》中可以看出,美國從英國獨立后在一戰(zhàn)二戰(zhàn)期間迅速崛起,一躍成為世界上數(shù)一數(shù)二的強國(隨后又證明了自己超越了蘇聯(lián),成為第一大國)。那么,除了大部分時間保持中立并向其他國家出售武器,美國的歷史或文化上有哪些優(yōu)勢,使其快速崛起呢?首先是它在歷史時機上的優(yōu)勢:它無疑是個幸運的國家。理論上,美國殖民地幾乎沒有可能憑借自己的力量從日不落帝國中獨立。
那個時代的英國無疑是世界強國,有力量把大清打得毫無還手之力。獨立軍沒有自己的武器,沒有訓練有素的常規(guī)軍,更沒有空軍和海軍。其將領華盛頓只受過小學教育,臨時政府正為將來的發(fā)展方向焦頭爛額。在嚴寒之中,軍隊開入了福吉谷,未經大的戰(zhàn)爭,又在春天開出了福吉谷,然后便簽署了巴黎條約。對于這奇跡,華盛頓評價:“如果史學家足夠頑強,要記載這場競賽中在力量不等的情況下(美國這邊)獲得的優(yōu)勢,還要描述贏得優(yōu)勢時的惡劣境況,后代子孫很可能會以為這純屬虛構?!钡拇_,這幾乎是不可能的壯舉。
然而,這項壯舉卻是由法國、西班牙與美國共同完成的。當時法國在爭奪北美殖民地時輸給了英國,在看到殖民地自己出來反抗英國統(tǒng)治,它傾盡全力支持美國,不僅給了它大量物資,還直接派海軍去北美助陣。甚至可以說,美國獨立是英法戰(zhàn)爭的副產品。在巴黎條約簽署時,美國一共有三名代表。除了華盛頓,另外兩名都是法國軍官。在法國資助下獨立的美國,無疑是幸運的。其次,美國是一個沒有歷史的國家,這意味著它不會受一套古老的傳統(tǒng)的限制。
在美國獨立前,歐洲的政治家和哲學家早就提出了諸如“三權分立”的思想,但由于歐洲的傳統(tǒng)和掌權者的壓力,歐洲遲遲沒有將其付諸實踐。美國戰(zhàn)時臨時政府的領導人亞當斯在文章《關于政府的思考》中(在美國)首次引入了這個觀點。這篇文章信息量巨大,它奠定了美國政治的基礎,包含了許多歐洲政治家的思想。美國獨立后,這些思想一一在這片嶄新的土地上得到實驗,美國于是成為了諸多先哲口中的“理想社會”。自然,“人人生而平等”難以實現(xiàn),眾人的利益難以平衡。完美的政治體系總是不存在的。歐洲先哲在幻想美好的民主社會時,總是把為國家著想的高素質的人民視為前提。然而這前提是難以實現(xiàn)的。人民很有可能會選擇有魅力的對自己有益的總統(tǒng),而不是對美國有利的。此外,自建國起,地方各州都擁有相當大的權力,它們甚至可以從某種程度上抵制總統(tǒng)的命令。這種制度的確更利于民主,卻不利于管理。這也是為什么美國最近疫情嚴重:許多州反抗特朗普的命令,抗疫指令無法實施。美國對民主的理解也是一個問題:它借著宣揚民主介入其他國家內政,卻拒絕其他國家自由選舉,因為一個反抗美國的領導人可能威脅美國利益。因此,雖然美國擁有當年政治家心目中“完美”的政策,卻依然存在許多弊端?;蛟S它應該根據時局作出調整。同時,作為世界大國,它應該尊重其他國家,倡導和平,堅決成為自由的捍衛(wèi)者,并努力擁有大國的眼界。
美國歷史學家斯塔夫里阿諾斯的傳世著作《全球通史》,自從出版近半個世紀以來給全球史學界帶來巨大的震撼,它從系統(tǒng)的全球史觀出發(fā),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v覽今日之世界,人們的時空觀念發(fā)生著急劇的變化,“全球村”逐漸成為現(xiàn)實,整個世界在愈來愈大的程度上聯(lián)系在一起了。在西方從第一位具有世界眼光的史學家希羅多德起,編纂世界史的努力就一直沒有中斷過。從歷史學家的這一世代賡繼的探索過程中,我們可以獲知,世界史是在不斷消除各民族閉關自守狀態(tài)中邁步的,不管在他的最初間段步履是何等蹣跚,但隨著人類文明的歷史腳步不斷的加快,全球史應運而生。這一學術文化過程生動地證明了,人類向著更廣闊.更燦爛的一統(tǒng)世界前進的步伐是永遠也不會停息的。
從我國古代司馬遷所著的《史記》,是我國古代的一部具有世界眼光,技術當時中華民族所知的那個世界的歷史。學界認為,希羅多德(約公元前484—425年)是第一個具有“世界眼光”的史學家,所著《歷史》是西方最早的一部“世界史”。正如史學家狄奧尼修斯所說:“希羅多德把歷史提高到更高和更值得尊重的階段,他決定寫關于不是一個國家,不是一個民族的事情,但是他在自己的敘述中把許許多多的.各種各樣的故事,歐羅巴和亞細亞的多結合到一起?!边@種目光遠大.胸襟開闊.通貫古今等特點,對西方以后史學的發(fā)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在人類社會的巨大變動之中,人們從羅馬征服世界的過程中,逐漸認識到人類歷史的統(tǒng)一性,反映這種人類歷史統(tǒng)一性的世界史便應運而生!波里比阿的《通史》傳播了“世界主義”的思想。中世紀西方的史學發(fā)展長期處于‘停滯’狀態(tài)中,神學思想的籠罩,中世紀___史家的理論,打破了以前以世界作為背景的和以地理上的文明中心為中心的世界史的格局,開始構筑貫徹人類始終的世界史,構筑所有的人和所有的民族都包羅在上帝目的的規(guī)劃之中的世界通史。
但丁(1265—1321年)作為“文藝復興”時代的第一位詩人,架設了一座通往近代人的世界文化的橋梁。在但丁眼中,世界歷史是一個整體,它由各個國家和民族所組成;世界歷史是人類智力潛力不斷開掘發(fā)展和人類文化不斷提高的過程;世界歷史的最終目標是建立一個文化繁榮昌盛和人們過著自由的幸福生活的永久和平的社會。“文藝復興”時期的一批人文主義史家,重新提出古希臘時期的“人是萬物的尺度”的口號,致力于記載和探索人類本身的活動,從而揭開了西方資產階級史學發(fā)展的序幕。鮑杜安的《世界史的結構》,讓.波丹的《易于理解歷史的方法》,凱勒爾的《古代.中世紀和新時期世界通史》,福雷斯蒂的《世界編年史》……這些著作都表現(xiàn)了文藝復新時期西方史學逐步擺脫上帝神學思想的干擾,而以哲學的燭光來直視人類本身,即從人類社會本身的發(fā)展情況來說明世界歷史的發(fā)展規(guī)律。
“啟蒙時期”蓬勃展開的理性主義史學標志著近代資產階級史學的確立。伏爾泰(1694—1778年)在批判博緒埃的《世界通史》的過程中,探討了人類歷史發(fā)展的統(tǒng)一性等世界史的理論,親自編撰深入具體的世界史著作,對同時代和以后世界史理論研究和編撰產生深遠影響。學術界一致認為伏爾泰的《論世界各國的風俗和精神》是近代意義上的第一部真正的世界史著作。該書拋棄了在《圣經》基礎上構建的.以___文明為中心的傳統(tǒng)的世界史體系,建立起以人類文明為中心的新的世界史體系;開創(chuàng)性的運用比較方法,從全球的宏觀角度來縱橫考察人類文明史;擴大了歷史研究的范圍,綜合研究作為整體的人類歷史的各個方面,揭示了人類歷史發(fā)展的統(tǒng)一性。
斯塔夫里阿諾斯的《全球通史》對人類幾千年的歷史作了高度的概括,它不一樣與一般卷帙浩繁的史書,讓史料、歷史事件占多數(shù),而是用一種定論性的話語將人類歷史幾千年來的有關禮貌、朝代的更替、社會制度的變遷等等問題做了一個歸納性的闡釋。在閱讀《全球通史》的過程中,無法對具體歷史做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因此只能有一些印象式的感悟,當這些感悟印證到了現(xiàn)實和自我所了解的中國歷史,便有了下方的幾點讀后感。
一、在人類社會邁入近代以前,人類的各種群族在各大洲自顧自的繁衍和生存,各種有明顯地域特色的禮貌、文化也就這樣逐漸發(fā)展起來并構成了一種超自然的力量,這種力量又繼續(xù)推動著人類歷史的發(fā)展。
世界歷史進入近代以后,人類的好奇心衍變?yōu)閺娏业囊靶?,并逐漸對自我的生存空間提出了越來越多的要求,于是人們再也不像動物一樣隨遇而安安分守己地生活在自我的那一片土地上,人類在名為“國際交流”的幌子下開始了永無止境的爭斗,這在當前的世界仍然在延續(xù)。
放眼望去,世界歷史越來越是“實用主義”哲學或是“唯物論”的天下了。近代以來的一次次戰(zhàn)爭,一戰(zhàn)二戰(zhàn),在炮火的轟鳴下人類在一次次地進行著力量的轉換。時至今日,這種力量的轉換還在繼續(xù),此刻咱們的日常生活中,越來越多地提到“競爭”、“綜合國力的競爭”之類的話語,于是世界各國大多都在拼命發(fā)展經濟,希冀能建設成一個強大的過渡,在所謂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這種“競爭”越來越構成一種怪圈,國際競爭的號角吹響到各個地區(qū),咱們看到此刻的中國,發(fā)展經濟是頭等大事,gdp指標壓倒一切,經濟搞上去了一切也就好了。這種“競爭”說白了就是“物質第一”、“一切向錢看”,咱們在人類歷史的任何時期都不會看到這樣的場景。
咱們在比較1500年以前的歷史個性是遠古歷史和1500年以后的歷史不難發(fā)現(xiàn):創(chuàng)造了一向到這天咱們都引以自豪的燦爛文化的遠古時期所發(fā)生的戰(zhàn)爭遠遠比近代以來的世界要少得多,而隨著人們物質生活的改善和豐富,人們的欲望也越來越強,戰(zhàn)爭也越來越多,這不能不讓咱們反思自我的行為是不是偏離了人類歷史正常的發(fā)展軌道,反思咱們當下的思想理念是不是能夠經受得住歷史的考驗?!拔镔|資料的生產是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的根本動力”,咱們對這一理論的明白是否有點夸大了呢?
二、《全球通史》對中國的說始于商朝,把商朝當作是中國歷的第一個皇朝來展開中國歷史,這和咱們一般所認為的“夏朝是中國歷第一個朝代”是不一樣的。目前史學界尤其是外國歷史學家對咱們所稱的“五千年禮貌”還有很多持懷疑態(tài)度,以至于咱們國家的“夏商周斷代工程”的出現(xiàn)。這是一個頗為搞笑的現(xiàn)象,在外國人的壓力下咱們屈從地去挖掘咱們的祖先的墳墓并以此來證明自我的年代久遠,難道“歷史悠久”便能加足咱們以后在國際交往中說話的底氣?難道美國會正因一個國家的歷史長短來作為它外交政策的依據?咱們對本身歷史的研究不就應建立在別人的要求下,每一個民族都有自我值得自豪的歷史。時刻能說明什么呢?只能說明過去。民族、國家乃至于咱們個人的發(fā)展,力量的高下,都不是以時刻來衡量的。美國只有兩三百年歷史,但還不是生機勃勃,照樣生活得很好?
斯塔夫里阿諾斯意味深長地引用了伏爾泰的話作為題記開始講述1500年以后的中國:“咱們不必被中國人的成就迷住心竅,以至竟承認其帝國的體制真乃世界有史以來是的?!痹蹅兂姓J,咱們不是的,但又有誰能說證明自我的民族自我的國家在人類歷史的漫漫長河中是的呢?
三、《全球通史》在最后說“人類還從未看到在他們面前如此燦爛奪目的前景,但人類也同樣從未見識過潛伏在這種景象后面的蘑菇云?!彼顾蚶锇⒅Z斯以及此刻眾多的歷史學家都認識到了科技在人類歷的重要性。期望中孕育著危險,完美中承載著毀滅,也許真的有那么一天,人類會發(fā)展到窮兇極惡的境界,將那些所謂智慧結晶的恐怖武器搬出來施加在對方身上,或者說某些國家、某些民族試圖創(chuàng)造出更具有科學含量的威懾力量,在試驗或是檢驗、嘗試的過程中,科學突然和人類開了一個玩笑,發(fā)揮了它的威力,在人類看到結果的過程中也結果了自我。這一天會不會遙遠呢?
馬克思主義說,事物總是有著“產生—發(fā)展—消亡”的過程的,那么人類呢?咱們在不斷創(chuàng)造歷史的同時也在不斷地挖掘自我的墳墓嗎?咱們會最終殊途同歸地走向末日嗎?對于咱們每一個個體的人來說,性命的過程遠遠比結果來得重要,因此即使咱們走向毀滅的必由之路也用不著驚恐。咱們對于歷史的研究和認識,更重要的是能更好地幫忙咱們認清此刻,以及完美地憧憬未來,而最重要的就是珍惜此刻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