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閱讀心得100字

| 新華

每次經(jīng)過學習之后,把心得記錄下來,在以后想要回味這些知識點的時候,可以隨時查閱,溫故而知新。寫論語閱讀心得100字要注意什么?這里給大家提供論語閱讀心得100字下載,供大家參考。

論語閱讀心得100字篇1

一提到《論語》就會馬上想到孔子,想到他對弟子的教誨。《論語》這書是全世界的精華寶典,《論語》是儒家學派的經(jīng)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編撰而成。共二十篇,成書時間大約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它以語錄體和對話文體為主,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體現(xiàn)了孔子的政治主張、論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與《大學》《中庸》《孟子》《詩經(jīng)》《尚書》《禮記》《易經(jīng)》《春秋》并稱“四書五經(jīng)”。為后人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資料。

《論語》以記言為主,“論”是一串的意思,“語”是話語?!墩撜Z》成書于眾手,記述者有孔子的弟子,有孔子的再傳弟子,也有孔門以外的人,但以孔門弟子為主。善于通過神情語態(tài)的描寫,展示人物形象。書中不僅有關于他的儀態(tài)舉止的靜態(tài)描寫,而且有關于他的個性氣質(zhì)的傳神刻畫。

此外,圍繞孔子這一中心,《論語》還成功地刻畫了一些孔門弟子的形象。如子路的率直魯莽,顏回的溫雅賢良,子貢的聰穎善辯,曾皙的瀟灑脫俗等等,都稱得上個性鮮明,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鬃右虿氖┙?,對于不同的對象,考慮其不同的素質(zhì)、優(yōu)點和缺點、進德修業(yè)的具體情況,給予不同的教誨。表現(xiàn)了誨人不倦的可貴精神。據(jù)《顏淵》記載,同是弟子問仁,孔子有不同的回答,答顏淵“克己復禮為仁”,答仲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欲慎施于人”,答司馬中“仁者其言也讱”。顏淵學養(yǎng)高深,故答以“仁”學綱領,對仲弓和司馬中則答以細目。又如,同是問“聞斯行諸?”孔子答子路:“又父兄在,如之何其聞斯行之!”因為“由也兼人,故退之?!贝鹑接校骸奥勊剐兄??!币驗椤扒笠餐?,故進之?!边@不僅是因材施教教育方法的問題,其中還飽含孔子對弟子的高度的責任心。

自從秦始皇的那個時候有“炆書坑儒”,打打打急了《論語》的傳播,可自從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來,儒家思想統(tǒng)治中國近2000年?!墩撜Z》當然也就穩(wěn)坐了2000年的寶座。直至20世紀初新文化運動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號,《論語》的地位才開始動遙“”時期深刻的“批林批孔”,更進一步瓦解了儒家思想對人們的束縛,《論語》從此埋沒人間。當我們拿著一本《論語》看時,可能剛開始覺得只是幾句簡單的話罷了,可是細細品讀,孔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思想、人生觀、世界觀、教育理念等幾乎都包含在語錄的字里行間?!墩撜Z》里最常見的詞匯,無非是中庸、君子、禮仁云云。

中庸卻是《論語》里最容易理解的而最難做到的。中庸指的是“對人處事采取不必要的爭端,但過度的“忍”卻能使一個民族沉睡,古代中國的發(fā)展就是一個有的證據(jù)。中庸是儒家的為人之道,體現(xiàn)了儒家學派的軟弱性。君子是一個意義深刻的詞。從小就聽說什么“君子動口不動手”、“觀棋不語真君子”等,感覺君子就像個呆呆的人似的。事實上,君子就是孔子他們?nèi)寮覍W派的一種自稱,是理想的“中庸”的人。比如“君子不器”、“先行其言而后從之斗”,都體現(xiàn)了君子的優(yōu)良品質(zhì)。與君子相對的當然就是小人了,小人并非是壞人,只是素質(zhì)沒有君子高罷了。這些只是概括性的結論而已,事實上,孔子對待不同的人,對于它們就有不同的解釋,這才是最有意思的,孔子主張因材施教,這對我們現(xiàn)在的教育也很是用的。

禮,表現(xiàn)了孔子對當時社會的不滿??鬃由钤趧邮幉话驳拇呵飼r代,諸侯國不遵守“周禮”,鬧得一團烏煙瘴氣??鬃釉谶@里發(fā)出自己的不滿,發(fā)出自己的呻吟,“還老百姓們一個和平安全的生活”。

仁,是孔子的道德觀,這后來發(fā)展成為了他學生孟子的政治主張??鬃诱J為,“克己復禮為仁”??酥谱约海裱岸Y”,這就便是“仁”了。“仁者愛人”,這里愛的“人”是指上層社會的王室貴族;尊重朝廷貴族,“不犯上”,也說明孔子對“禮”的尊重。此外,孔子還把“仁”當作“人”的標準:“仁者,人也。

作為學生,我們應懂得“學而不思則惘,思而不學則殆”的道理。這句話的意思是“只知道學習卻不思考,就會因為迷惑而無所適從;只知道思考卻不去學習,就會對所有事情一知半解,不懂裝懂?!蔽覀儜撌煜W而時習之,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我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三人行則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這些話,我們差不多都會說,可是我們真能做到的又有幾個,那就“先行其言而后從之”吧。

我覺得孔子是個勤奮、樂觀、大度的人,還是一個謙虛的人,在述而第七中的第二則: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把所學的知識默默地記在心里,勤奮學習而不滿足,教導別人而不倦怠,對我來說,做到了哪些呢?孔子真是太謙虛了,作為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所說所做有很多都對后世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一個如此重要的偉人,還說出如此自謙的話,的確值得我們學習。

如,子曰:“衣敝缊袍,與衣狐貉者立,而不恥者,其由也與?‘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子路終身誦之。子曰:“是道也,何足以臧?”何者為尊,有權者為尊,何者為貴,有錢者為貴。既無權又無權的小民,自然要自卑而下賤了。所以飯店的服務生見了經(jīng)理難免唯唯諾諾,門衛(wèi)見了大款總要點頭哈腰。像子路這樣,穿著破布袍子和有錢人在一起,不卑不亢,實在難得。

要我看,尊卑貴賤雖然是一種事實,但卻是最不合理的地方。在上天的眼里,人都是平等的,每個的生的時候,沒有唅著金子出生的,死的時候,上帝也不會為大款高官派專車。所以在上帝的眼里人并沒有貴賤之分。我們?nèi)祟愄柗Q是萬物之靈,其實從億萬年的眼光看,我們?nèi)祟惡螄L不是宇宙中可憐的過客?宇宙永恒,人生有限,有這樣石火電光中論尊卑貴賤,有什么意義?

所謂的尊卑貴賤都是以勢力的眼光看的結果,其實一個人干什么,能做多大的官,發(fā)多大的財,自己能把握的不多,不能不承認有很大的命運因素。所謂富貴莫強求是也。但是從人性上來看,就是眾生平等,沒有貴賤區(qū)別??墒乾F(xiàn)實世界,畢竟是一個尊卑的世界。這也是個事實。陶淵明當縣令要接見上司,就得卑躬屈膝,可是他終于不愿為五斗米折腰,于是隱居了,這是惹不起躲的起的哲學。多少有點消極逃避的味道。相比之下,子路既不躲起來隱居,又不卑不亢的與權貴交往,這樣的境界要更高。

所以,見了大人物,見了大款,不要自卑,要有自己的尊嚴。生命是平等的,人性是平等的,為什么要自卑呢?小人物有小人物的命運,但小人物也有小人物的自尊。我們沒有錢沒有權,這的確不是件另人高興的事,但如果既沒權又沒錢,再沒有了尊嚴,那豈不是更輸?shù)靡桓啥袅?。我們要保持平常心,凡事通過正當?shù)呐Γ艹晒统晒?,不成功就算了,不做非份之想,不做非份之想,就能保持人格的獨立。所謂人到無求品自高。

我不想說《論語》你必須去讀,但我們確實需要去讀,它就是我們的精神營養(yǎng)品,我們都知道一個人如果缺少營養(yǎng)就會影響到健康,而《論語》正是會影響我們一生的難得之物。

論語閱讀心得100字篇2

《論語》,一篇充滿高尚的文章。今日,我們讀著讀著眼前仿佛出現(xiàn)了孔子智慧般的面容,宋代開國丞相趙曾說:“半部《論語》知天下?!笨梢娺@句話道出了論語在修身治國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

一本書上層說過,孔子。一個2000多年的學者,他的思想教育理論、教育方法、他的言行在今日看來依然是那么的先進,那么貼切,何以想象《論語》這本書卻通知了中國近二十一個世紀。

真理本不是辯出的,而是做出的,孔子的徒弟在徒弟把孔子曾說的話綜合在一齊,寫下了這篇文章,他所說的不僅僅是做人的道理,生活的道理,生存的哲理,還有學習的好處和如何學習。

我喜歡的一句話:“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不管做任何事情都得像這句話所要表達中的一樣,可我們此刻的社會,卻連這一句話都做不到!

孔子,一個創(chuàng)下無數(shù)輝煌的學家,此刻卻已成了一個歷史,但孔子仍然活在我的心中!

論語閱讀心得100字篇3

古人云,今人說:“半部《論語》治天下。”果不其然,于丹僅僅是寫了讀完《論語》后的一點心得,就在整個中國好好火了一把!這個暑假,小生有幸能去詳盡的閱讀一番。

《心得》里的字里行間無不說明——《論語》是為這個世界而生的,其告訴人們的每一個道理,就好像太陽每天從東邊升起一樣;就好像春天要播種,秋天要收獲一樣。

《論語》從一定的方面來說,是具有色彩和溫度的,色彩在于它傳授給別人的精髓,溫度在于它給予給別人的光明。

那么,我即便不知道作者對于“色彩”的定義。但是,任何人都不可能沒有色彩。所謂“沒有色彩”,無非是灰色?;疑纳矢胁粡?,可以視為不是色彩的色彩,但同時又是最具普通性的色彩,因為它可以和所有色彩搭配。我也更不知道作者對于“溫度”的定義。但是,任何人不可能沒有溫度。所謂“沒有溫度”,無非是23攝氏度。即便這是一個模糊的數(shù)字,但同時又是人體感覺到最舒適的溫度。

無論是色彩也好,溫度也罷,但當一個人表現(xiàn)出來時,那是他的激情!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理想。為之奮斗,是一件“加好佳”的事情,關鍵在于你如何將你手中的風箏——放飛,讓線加長,加長,再加長!

中央電視臺曾經(jīng)拍過一個名為“我有一個理想!”的公益廣告。在我看來,這是一件積極向上的事情。人嘛,活著就不要憋著!在《論語》中,孔子問過自己的四位弟子,他們的志向,各有不同之處,但是他們每一個人都能夠把它大聲地說出來,好事??!

在現(xiàn)實生活中同樣也是這樣的。假使有兩個朋友,他們平時形影不離,有一天因為一點小矛盾便鬧翻了,絕交嗎?兩個人總舍不下多年來的感情,和好!于是兩人都準備向對方道歉。在途中,兩人相遇了,他們笑了,緊緊地抱在了一起。他們沒有說出來?不,心靈的溝通已經(jīng)將這個不算是理想的理想,完全的化解了。誠然,我完全同意他們這樣的做法,有話,別憋在心里!

有些人,每天看著那些經(jīng)理或是董事之類的人,總是用羨慕的眼光,大家彼此彼此嘛,我又何嘗不是這樣呢?不過冷靜下來,仔細想想,他們也是經(jīng)過巨大的努力才得到人們的認可,畢竟陽光總在風雨后!“燕雀安知鴻鵠之志”不錯!我相信只要自己曾經(jīng)努力過,人生就會有閃光點,留下美好的回憶,成功那只是你路過的一個車站。

的確!理想和行動的關系,就如同引線和風箏的關系。這個風箏能飛多遠,關鍵在于你手中的線。而這條線就是你內(nèi)心愿望。你的內(nèi)心越淡定,越從容,你就會舍棄那些激烈的、宏闊的、張揚的、外在的形式,而尊重安靜的、內(nèi)心的聲音。這會使你走到社會角色中的時候,能夠不失去自我,能夠有擔當,能夠做到最好。

不過,話又說回去——“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誒,善哉,善哉。這個世界終歸是由有實力的人來主宰的。有本事,甭管是驢是馬,你拿出來溜溜嘛!至此,為百家呼吁之中一道!

當我讀完《于丹論語心得》的時候,已經(jīng)入夜。它顯出了它獨有的特點——寂靜,可是我的心情卻再也不能平靜了,感受頗深的。于是立即記錄了下來:當太陽從地平線升起的時候,人感覺到希望的一抹——天地人之道;不論人的距離,心與心之間的橋梁,是無行的,不是無固的——心靈之道;天氣的晴轉多云,你的笑容依就是那么的光輝燦爛——處世之道;善良、理智、恒心、合群,這四流一一顯露——君子之道;在我真正需要幫助的時候,我看見好多只手……——交友之道;人的出生,已經(jīng)是一個夢想的誕生,而那個人便有了新的想法——理想之道;走過的,無法回頭,還是抬抬頭向遠處看吧——人生之道。

道是自己選的,路是自己走的,駕馭它,祝您一路走好!

論語閱讀心得100字篇4

作為對于儒家原典思想的現(xiàn)代闡釋,《論語今讀》表達了李澤厚和孔子的對話。一方面,李澤厚讓孔子復活,仍然以其生命力向人們言說;另一方面,他又憑其獨特的方式針對孔子的問題給予回答。對于本書的讀者來說,值得思考的不僅是孔子自身的思想,而且是李澤厚所闡釋的孔子的思想。

李澤厚認為,《論語》這本書所宣講、所傳布、所論證的那些“道理”、“規(guī)則”、主張、思想,已代代相傳,長久地滲透在中國兩千年來的政教體制、社會習俗、心理習慣和人們的行為、思想、諺語、活動中了。它已成為規(guī)范整個社會活動和人們行為的準則和指南,并且“百姓日用而不知”,由文化而心理,不僅極大地支配和影響了人們的思想、理解答認識,而且也作用于人們的情感、想象和信仰,是有關中國文化的某種“心魂”所在??鬃雍汀墩撜Z》所代表的儒學,在塑建、構造漢民族文化心理結構的歷史過程中起到了無可替代、首屈一指的嚴重作用。

因為重要,李澤厚重新譯注了《論語》,并圍繞今日如何讀《論語》這個中心,寫下了自己的評論、札記和解說,統(tǒng)稱為“記”。它們長短不一,品類不齊;或講本文,或談哲學;或發(fā)議論,或表牢騷;或就事論理,或借題發(fā)揮;并無定規(guī),不一而足。

論語閱讀心得100字篇5

在《論語》一書中,謝了人世間愈多的”道理”,而我認為其中最為經(jīng)典的,便是”人生之道”了。

從古至今,人生一向是人們最關心最為重視的,有多少名家感嘆光陰的流逝,莊子就以往說過:”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過隙,忽然而已?!比松拖癜遵x掠過,稍縱即逝。杜甫說:”人生有情淚沾臆,江水江花豈終極。”劉禹錫”人生幾回傷往事,山形依舊枕寒流。”白居易,曹操也有類似的詩篇“人生百年內(nèi),疾速如過隙。”,“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等等。更有對聯(lián)說,”五百里滇池,奔來眼底”對”數(shù)千年往事,汪到心頭。

從古人的字字句句之中,我們不難看出,世界上沒一個人都是秒顯得,轉瞬即逝的生命。所以,在這短暫的生命之重,我們更應當去合理的區(qū)規(guī)劃他。就在孔子感嘆光陰流逝之時,他給千萬代的后人描述出了這樣的一種人生。

“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边@句話的大致意思就是:”我十五歲的時候立志研究學問,三十歲確立自我的夢想,四十歲不為我所做的事情而迷惑,五十歲的時候我懂得自然的規(guī)律和法則,六十歲時無論聽到什么,不用多加思考,都能領會其中的意思,并明辨是非。七十歲我的道德修養(yǎng)到了必須的程度便能夠隨心所欲地做事,而不逾越法度規(guī)矩?!?/span>

在我看來,這是一個大致的人生的路標,在這些路標上頭。有幾個重要的階段被孔子很重要的強調(diào)了出來。孔子所說的”十有五而志于學”,是他自我的一個起點,也同樣是對學生的一種要求

孔子以往說過:”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他是說,自我并不是生下來便了解很多事情的,只可是是對古人的經(jīng)歷與事情十分感興趣,而一向不斷的學習對于今日這樣一個信息化的時候,需要學習的東西十分多此刻許多的孩子并不是”十五向學”了,可能上幼兒園的時候就開始學習了但我覺得這樣并不必須管用,并不必須對孩子的未來有用孔子說過:”學而不思則罔,死而不學則殆”要邊學邊思考,還要去應用。把自我先進所學的只是去最大化的利用的一種學習的方式。就在這樣一種學于思的磨礪與歷練之中,不斷提升自我,慢慢地有所感悟,一向到孔子所說的30歲。

“三十而立”,我想對于身處此刻這個社會背景下的我們來說,在我們此刻所出的這個年齡段就要”有所立的趨勢”了在我看來,三十而立的”立”字是十分有含義的。立要是內(nèi)在的立,僅有內(nèi)在的立了,才能在以后的人生中定義自我的位置。就拿很簡單的登山來說,泰山上有副對聯(lián)”海到盡頭天作岸,山登絕頂我為峰。”這句話講得并不是說登山,就是把山給征服,而是自我站在山巔之上,山提升了自我的高度所以,我覺得,三十而立的立并不是指外在的立,而是內(nèi)心的立,是忠于自我的心靈,并不是外在。就像晉代名士王徽之在雪夜乘小舟去訪問朋友一樣,帶了朋友的家的門前不敲門轉身就走了。這是為什么是因為他想念這個朋友遠道而來,而到了朋友家門前,興盡而返。

從三十歲到四十歲,便從”而立之年”到了孔子所說的”不惑之年”不惑中的惑,顯然就是迷惑的意思在人之前的四十年的光陰之中,人一向在不斷地從這個世界上獲取著東西,金錢,名譽等等。當這些東西越來越多的時候,人們便會變得”惑”,所以孔子便提出來”不惑”。在之前的人生中,人已經(jīng)獲得了許多許多的東西,有有用的,當然也有不需要的東西,此刻的人就應當把不需要的東西舍棄。人的內(nèi)心就像一棟房子,人剛剛搬進去的時候房子里面什么也沒有,慢慢的,人一點一點的布置家具,進行裝潢,不知不覺的東西越來越多最終發(fā)現(xiàn)連自我的地方都沒有了。最終導致的就是被金錢和榮譽所迷惑,迷失了自我的內(nèi)心。孔子在《論語》中提出的”四十而不惑”便是闡述這個道理。不惑便是舍棄那些會迷惑自我,自我不真正需要的東西。

“五十知天命”。孔子所過”不怨天不尤人。下學而上達。知我者其天乎”這句話的大致意思就是”下學,學人事,上達,達天命。”人生與天命都是不定的,沒有什么埋怨的。所以,孔子所說的”知天命”當中,知是很重要的。要能夠了解自我的天命,能觀察到冥冥之中的事情,辨析人間好壞,能了解到這些都是自然的事情,那么就能平心靜氣的去應對了。我們經(jīng)常說不要怨天由人,可又有多少人能做到,不去抱怨,不把一些職責推卸給別人。這么難的事情孔子怎樣能做到呢是因為孔子要求自我,比要求這個社會,要求別人應當怎樣樣,都重要得多。所以五十知天命,也就是說到這個時候內(nèi)心已經(jīng)能了解到一個真實的世界,不會怨天尤人。能做到知,其實也就是把學習到的各種知識,在篩選之后,融匯到一齊,并進行提升。當知天命之后,就要來到孔子所說的”耳順之年”了。

“耳順”便是無論什么樣的話都能聽進去,都能站在發(fā)言者的立場去想問題。在知天命之后,孔子提出”六十而耳順”在知曉天命后,區(qū)最大限度的包容他人。一個人要是想做到耳順,我想就要讓自我的心胸變得寬廣。

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便是最終一個境界,也是最高深的境界了。人活到了70歲肯定經(jīng)歷過了無數(shù)坎坷,就像俗話說的”走過的橋,比年輕人走過的路還要多”。到所有坎坷都經(jīng)歷過所有的規(guī)矩已經(jīng)成為生命習慣時。那么就能隨心所欲了。有這樣一個故事,在一所佛寺里面供著一個花崗巖雕刻的十分精致的佛像,每一天都有很多人到佛像面前來膜拜。二通往這座佛像的臺階也是由跟他采用同一座山的花崗巖砌成的最終有一天,臺階不服氣了,他們對那個佛像提出抗議你看我們本是兄弟,來自于同一座山,憑什么人們都踩著我門去膜拜你佛像談談的對他們說,因為你們只經(jīng)過幾刀才走上了今日這個崗位,為我是經(jīng)過千刀萬剮才得以修成佛。孔子所描繪的幾個人生境界,都是十分注重內(nèi)心,要到最終,必須先要經(jīng)過千錘百煉才行的。

孔子所說的境界,是我們在不一樣人生階段所參照的鏡子。在此刻這個快節(jié)奏的社會里面,我們更需要這樣一個有條理,有序的生活英國科學家之前做過一個實驗:他們?yōu)榱嗽囈辉嚹瞎线@樣一種普普通通的廉價的植物生命力能有多強,就在很多很多同時生長的小南瓜上加砝碼,砝碼的重量就是小南瓜所能承受的極限。這樣,不一樣的南瓜壓不一樣的砝碼,僅有一個南瓜壓得最多。從一天幾克到幾十克、幾百克、幾千克,這個南瓜成熟的時候,上頭已經(jīng)壓了幾百斤的重量。最終的實驗是把這個南瓜和其他南瓜放在一齊,大家試著一刀剖下去,看質(zhì)地有什么不一樣。當別的南瓜都隨著手起刀落噗噗地打開的時候,這個南瓜卻把刀彈開了,把斧子也彈開了,最終,這個南瓜是用電鋸吱吱嘎嘎鋸開的。它的果肉的強度已經(jīng)相當于一株成年的樹干!這個例子告訴我們生命中的壓力,也許可能更好的激勵我們。在當今競爭的壓力下,我們也許能夠在20歲就領悟到孔子所說30歲要領悟的東西,在30歲就能領悟到40歲的境界,那對于此刻的我們來說,真的是太有用處了。

論語閱讀心得100字篇6

南懷瑾先生著作《論語別裁》中南師有談到“才具、學識、品德三者具備,這就是孔子所講的‘文質(zhì)彬彬,然后君子’,有感于現(xiàn)在學校教育中過分注重“學識”而忽略“才具、品德”的培養(yǎng),談幾件自己在教育孩子中的小事。

記得女兒剛上幼兒園那會兒,就象一朵帶刺的玫瑰,不合群、不排隊做操、不和其他小朋友玩。我問她為什么?她說幼兒園的活動限制太多,游戲很幼稚,她不喜歡。老師則說這孩子是不是精神有問題,經(jīng)常眼神迷離,小小孩子經(jīng)常一個人沉思,不合群。但是孩子在家有說有笑,怎么到了學校就變了一個人似的?

我分析了一下原因:在幼兒園兩個老師管三十多孩子,女兒從老師那里受到的關注少了,得到的愛少了,受到的限制多了,因為不聽話被批評,被冷落了。作為家長,怎么辦呢?第一要體諒老師的難處,孩子不聽話,很難讓老師不批評;那就期望老師多愛一點孩子吧,我選擇了和老師處好關系。

首先,在老師面前承認孩子的缺點,希望老師多擔待。但在孩子面前還是以鼓勵優(yōu)點為主。我積極參加幼兒園組織的各項活動,報名成為家委會成員,配合老師排練一些親子游戲。記得很清楚的一次是元旦晚會,我們幾個家長、老師還有孩子一起自己準備道具,排練節(jié)目,其樂融融,真的和一個大家庭一樣。老師和家長熟悉之后,自然對待孩子更有耐心,關愛多了,批評少了,孩子很快融入了班集體。

另一件事是女兒上小學了,因為平時自由散漫慣了,教室里坐不住、說小話、寫字東倒西歪、下課打鬧,老師沒少到我這里告狀。我呢,一概頂住,從不告訴孩子這種事。只是孩子在家里寫作業(yè)時,我提醒孩子坐姿,而且是以保護眼睛為理由。那時我每天和孩子一起做眼保健操,其實就是希望孩子做事認真些。我扮成近視眼,故意看不清視力表等等,邊游戲邊提醒吧。真應了葉曼老師的一句話“家庭教育中,不談道德,只言利害”。批評也是以利害為基礎,不針對品德批評,因為孩子的可塑性太強,做錯了事,大部分不是品德問題,而是無意的。經(jīng)驗不足,喜歡嘗試,調(diào)皮,分不清輕重緩急都可能犯錯誤。終于孩子在三年級下學期,就像變了一個人似的長大了。字寫得板整了,學習主動了,開始在家中的飯桌上批評其他不守紀律的同學了。

再說說兒子打人的事,我作了點細分:內(nèi)外有別。兒子到外面打其他小朋友,即使其他小朋友不還擊,我也要以同樣的方式打他,并告訴他,被別人打是很疼的,幾次下來,孩子就不打外人了。但在家里,兒子有時打我,只要不太疼,我認了。第一因為我在外面打了他,第二他有姐姐,姐姐有時打他,他不敢還擊,可能有負面情緒積累,我算是他的出氣筒?,F(xiàn)在我們父子經(jīng)常打鬧,當然每次都是以我的“失敗”告終,都成游戲了。因為有打鬧,個人覺得還是跟兒子親。

在家庭教育中,有一個無解的問題:學校作業(yè)太多。我為此請教過心理學教師。他說:“沒辦法,家長替孩子做點吧!”后來孩子有問題請教我時,我一看如果題目很簡單,我就說:“哎呀,這題很難,讓我好好想想,你最好再讀一遍給我聽聽?!蓖⒆釉谥刈x題目中就說:“行了,老爸,我會了”。如果我看這題很難,不適合孩子做,我就說:“這題簡單,你照我說的寫就是了”。孩子不放心的問:“這樣行嗎?”我說:“沒問題,如果錯了,回頭找我,我問你老師去”。

另外告訴大家一個秘方:兒子小時候經(jīng)常腹瀉,用培菲康治標不治本,今天用藥今天管用,明天不用照常腹瀉。后來經(jīng)其他家長推薦,用嬰兒健脾散,非常有效,標本兼治。因為腹瀉與脾虛有關,健脾才對癥。

有感而發(fā),寫的很隨意,但是有南師太湖大學堂的教育宗旨:才具,學識,品德三者具備,我們就會少走彎路。細細體會自己與兒女之間的因緣,不被“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欲望所迷惑。

論語閱讀心得100字篇7

讀南懷瑾老師的書,我不斷地反思——不是反思文化,而是反思自己。畢竟,空談世道人心今不如古,抑或文化零亂蕪雜失其本心都毫無意義;文化通過人來體現(xiàn)、藉由人來傳承、依靠人來發(fā)展。“發(fā)揚光大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標語我們已經(jīng)見怪不怪,那么行動呢?該怎么做呢?五千年的古籍卷帙浩繁,“書到今生讀已遲”;琴棋、書畫、禮樂,民俗、神話、宗教,門類繁多;真應了莊子所言“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矣”。更何況,從小受的教育并沒有讓我們這代的很多人有足夠深厚的積累。南懷瑾老師說,他的積累都是十三歲以前背的;他在臺灣發(fā)起“兒童讀經(jīng)”活動,廣受好評。當然,不必感慨生不逢時,無論生在何世,都應有正確的方向,并在這個方向上努力為之。做到什么程度往往并不全憑人力,客觀條件的影響是不可忽視的。

《論語別裁》給我的啟示是很難言明的,正如古人講做學問,是“知、信、行”;從文化的角度講,在杏壇詩社聽的講座“中國藝術簡史”讓我發(fā)現(xiàn)了中國,而南懷瑾老師的書讓我真正觸摸到了古中國的思想與智慧。我曾著迷于西方哲學體系的龐大和嚴謹,但思與辯總將我領向一個又一個糾纏著的世界;理論的創(chuàng)立與推翻,見證著人們探索的腳步。西方人是一步一步地探索,中國人的方式卻不一樣,他一跳就飛上了云端!西方人沿著“世界”的概念外拓出龐大的體系,中國人向“天下”里探出無盡的內(nèi)涵。兩個角度,兩種道路,本無所謂對錯高下;固執(zhí)地打倒“孔家店”,或一昧地抑己揚他,都沒有道理。

南懷瑾老師曾講過一個故事,臺灣一些大學生要搞“中國文學的再革命”。南老師講,“文學革命,我沒有資格講,你們也沒有資格講。為什么呢?如果古文、四六體、作詩、填詞,都能露一手,然后發(fā)現(xiàn)這種文學有毛病,這才有資格談革命。你們現(xiàn)在連‘命’都還沒有,還‘革’個什么呢?你們還有文學革命的資格么?”南老師的一番話平息了臺灣大專院校里的這場小風波。

只有深入了解,才有發(fā)言權。不過,對于中國的古典文化,往往愈是了解,愈發(fā)覺它魅力無窮,倒也不必大動干戈啦。中國人做事向來不講究橫沖直撞,講求中庸之道,求變亦可漸變,免得過猶不及

438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