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讀書筆記是人類在閱讀過程中獲取知識的主要途徑和重要方法。好的高一讀書筆記三百字左右應該怎么寫?快來看看,小編給大家分享高一讀書筆記三百字左右的寫作技巧和示例,供大家參考!
《格林童話》該書是通過“寓教于故事”得形式,讓讀者開闊眼界、增長知識、懂得道理,汲取到健康成長得豐富“營養(yǎng)”。并且,通過寓言故事,教懂讀者一些課本上未能學到得道理。教會讀者分辨善惡、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做人不能懶散、智慧是進步得階梯、遇到危險要冷靜……等做人、待人得道理。
在這本書中翱翔,猶如采擷最豐碩得花果,吮吸最甜美得甘露,來滋養(yǎng)自己,豐富自己,提高自己。
這本書教會我很多道理,每個道理讓我銘記在心。格林童話有好多冊,每冊都很好看。雖然我們書本上得知識重要。可是,讀最有價值得書,做最有用得人。每本書都有它得道理。
在茫茫書海中,你可能不知如何選擇。往往選擇童話、名著更好。只是在開始讀得時候,你看不懂或者沒興趣再讀下去,就不要勉強,一定要選擇自己口味。
我不能預知未來,但想到只要活著,只要眼睛還足夠視力,只要心靈充滿還期待,那無數(shù)好書奇書等著你看過來,它們隨時可能讓你得世界為之煥然一新,這就是足夠幸福得事情。
這個假期,我欣賞閱讀了《邊城》。
《邊城》是沈從文的代表作,發(fā)表于1934年,小說描寫了山城茶峒碼頭團總的兩個兒子天保和儺送與擺渡人的外孫女翠翠的曲折愛情故事。在湘西風光秀麗、人情質(zhì)樸的邊遠小城,生活著這樣一個奇特的家庭:靠擺渡為生的老船夫和孫女翠翠二人。在端午節(jié)賽龍舟的盛會上,翠翠邂逅儺送,從此心中埋下朦朧的少女情懷。儺送的哥哥天保也喜歡上翠翠,托人向老船夫求親。兄弟倆人都愛上翠翠,他們相約唱歌求婚,讓翠翠選擇。天保知道翠翠喜歡儺送,為了成全弟弟,外出闖灘,遇意外而死。儺送覺得自己對哥哥的死負有責任,拋下翠翠出走他鄉(xiāng)。外公因翠翠的婚事操心擔憂,在風雨之夜去世,留下翠翠孤獨地守著渡船,癡心地等著儺送歸來。
沈從文的行文如潺潺流水,給人一種詩意。沒有扣人心弦的懸念,也沒有驚心動魄的氛圍,更沒有曲折跌宕的情節(jié),但沈從文能夠深入到人物的內(nèi)心深處,以簡練而又細膩,散淡而又自然的筆法刻畫出人物的心理,使你情不自禁地融進人物的心靈世界?!哆叧恰冯h永的文字彌漫著邊地山村的濃郁氣息,沈從文給我們展示的是湘西世界和諧的生命形態(tài)。正如他談及《邊城》時所說,“我要表現(xiàn)的本是一種?人生的形式?,一種?優(yōu)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邊城的人民是“一群未被近代文明污染”的善良人,他們保持著昔日寧靜和諧的`生活環(huán)境與純樸勤儉的古老民風。透過字里行間,我們能感受到沈從文努力建構(gòu)了一個充滿自然人性的世外桃源,創(chuàng)造的人物閃爍著人性中率真、美麗、虔誠的一面,邊城的人民就是人性美的代表。
沈從文所描繪的人性美首先體現(xiàn)在老船夫和孫女翠翠身上。老船夫自甘貧苦而生性達觀、洞悉世情而信守天命。他有重重的心事,他牽掛翠翠的將來。他的后半生是為翠翠而活,他的惟一的生活目標就是要使翠翠快樂?!八麖牟凰妓髯约旱穆殑諏τ诒救说囊饬x,只是靜靜的很忠實的在那里活下去。代替了天,使他在日頭升起時,感到生活的力量,當日頭落下時,又不至于思量與日頭同時死去的,是那個伴在他身旁的女孩子?!彼痛浯湎嘁罏槊?,對翠翠的摯愛展示了淳樸、善良的人性。而翠翠呢,這個天真無邪的小女孩,是全書的靈魂人物,她從小和青山綠水為伴,“為人天真活潑,處處儼然如一只小獸物”“從不想到殘忍事情,從不發(fā)愁,從不動氣”。湘西的清風、麗日給了她一個壯健的軀體;茶峒的青山、綠水給了她一雙清明如水晶的眸子;撐渡船的簡單生活賦予了她一顆毫不世俗的心。她和老船夫不貪財、不嫌貧、不偷懶,樂于助人,在這兩人身上我們看到了勤勞、善良、淡泊的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隨著年齡的增長,翠翠也多了一份心思,多了一份憂愁,對愛情的羞澀和不解增添了她的煩惱。從小時候的學羊叫、學牛叫,到在頭上戴小花再到后來有了少女的心事……她和儺送之間的愛情沒有山盟海誓,沒有駭人之舉,有的只是原始鄉(xiāng)村孕育下超乎自然的樸素純情,洋溢著含蓄之美。沈從文正是通過他們的愛情表達了人性美。
書中這種處處洋溢的自然、純潔、真摯的人性美,同樣體現(xiàn)在天保和儺送兩兄弟身上。沈從文既寫出了他倆對愛情的忠誠、堅貞,又表現(xiàn)了他倆自我犧牲的美德。他們愛翠翠,都是以感情為重的。在他們心目中,愛之所在,與世俗的錢財、地位毫不相干。儺送不選擇碾房而寧愿撐渡船;天保先是選擇車路(指托人提親),后選擇馬路(指唱三年零六個月的歌以奪得心上人的芳心)。同樣愛上翠翠,但“兄弟兩人在這方面是不至于動刀的,但也不作興有?情人奉讓?如大都市懦怯男子愛與仇對面時作出的可笑行為”。愛情本身有“排他性”,但他們卻都以互助互愛的德性,以一種優(yōu)美健康而自然的“人生形式”,演繹出一曲平凡而崇高的愛情之歌,不能不讓人為之動情。
《邊城》的人性美還表現(xiàn)在邊城人民的鄰里之愛上。這里的人民質(zhì)樸,不存在爾虞我詐的奸險用心,鄰里之間和睦相處,患難與共。他們樸實無華:像老船夫拒收過渡人
塞來的錢;到集市買肉時賣肉的老板給他多稱一些;還有船總順順也總是盡力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在老船夫過世時,面對無依無靠、孤苦伶仃的翠翠,順順盡釋前嫌,忙前忙后……這就是湘西的風土人情,這就是質(zhì)樸的邊城人民之間濃濃的一份真情。良好的民風世代相傳,造就了邊城的山水情。
翠翠的母親,因為終究無法和相愛的人走到一起而選擇了死亡,選擇了逃避,選擇了結(jié)束一切,真的很可惜。其實,我覺得愛情并不一定非要轟轟烈烈,愛一個人也并不是非要和他生活在一起,只要他過得快樂,我想這才是愛情的最高境界。愛情是脆弱的,有些時候,相愛不如相知,任何愛情,一旦表白,一旦擁有,其結(jié)果往往是將愛情活生生地淡化,甚至扼殺?;蛟S是因為受到母親的影響吧,對于自己的幸福,翠翠也同樣選擇了等待,選擇了讓命運來決定一切,翠翠愛上了儺送,但這種愛并不外化為強烈的行為,而表現(xiàn)為朦朧的、隱秘的內(nèi)心波動。她聽著爺爺吹蘆管,夢見了象征愛情的虎耳草,充滿了對愛情的憧憬,不禁心都被軟了。等待永遠都是漫長的,我們無法預知未來,等待的結(jié)果也并一定會是你想要的,時間會把一切帶走,卻還是會留下一些痕跡,一些回憶,或許時間會改變些什么,但是我想真正的愛情是永恒的。
如詩的邊城,詩意地演繹著人生,詩意地演繹著生活。書中所示的人性美浸透著完美,而翠翠的無限期等待又顯示著不完。
《春》是一篇描寫自然風光的出色散文,將它與此前的同類題材《荷塘月色》、《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相比,使人感到它有兩點突出的變異:一是感情格調(diào)有所不同;二是語言風格的變化。讀《荷塘月色》、《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使人感到其中流露出作者淡淡的哀愁,而《春》的感情基調(diào)則輕松愉快、充滿活力。何以會如此?我猜想至少有這樣兩個原因:一是本文系朱自清應約為中學撰寫的語文教材,從培養(yǎng)青年繼續(xù)向上出發(fā),作者采用了相應的積極、樂觀的感情基調(diào)。二是作品的青春活力,反映了作者寫作時的心境。
《春》大概寫于年下半年或年初。年8月,朱自清漫游歐洲回國不久,便與陳竹隱女士結(jié)為美滿夫妻,并于同年9月出任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主任;33年4月,又喜得貴子。朱自清生活中的順境與幸事,不能不對《春》的抒情格調(diào)產(chǎn)生影響。作者樂觀感情的傾注,使得作品情景交融、詩情與畫意結(jié)合。再從語言方面看,《荷塘月色》、《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的語言固然是漂亮的,但有雕琢痕跡,不夠自然。
而《春》的語言則簡樸、活脫、口語化。如寫草,“園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滿是的”;寫花,“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這些語言都是從生活中提煉出來的,生動活潑,節(jié)奏明快,語短意豐,表現(xiàn)力強。作者為了更好地描寫春天,還采用比喻、擬人等多種修辭方法,使春天形象化、人格化。前面引用的文章的結(jié)尾部分,便是這方面最好的例證。朱自清不愧是語言大師,他用文筆把短暫的春天從自然界拉回到書面上,使其四季常駐,隨時可睹。
《做內(nèi)心溫暖的教師》從名人名言講到為了給老師減壓,家長去醫(yī)院給孩子開“____”證明,以此來證明孩子學習不好和老師無關。再談到南風與北風的故事,溫暖的南風讓人們脫掉了棉衣。文章啟示我們:教育是一門溫暖的功課,就是要用全部的心靈讓孩子健康成長。
教育是溫暖的,它來不得半點急躁。課堂上不能及時地回答問題,你不能著急,因為孩子需要思考。表面的冷場,還可以證明孩子的內(nèi)心正在翻騰著思考的波浪。教育在緩不在急,思考在慮不在慌。教育不是灌輸,而是點燃火焰。找到教育的切入點,引發(fā)孩子的多角度思維,孩子思維的火花會越來越眩目?!队^刈麥》中,詩人在最后談到:今我何功德?曾不事農(nóng)桑。吏祿三百石,歲晏有余糧。詩人不干農(nóng)活,歲末還有余糧。學到這里,讓學生找對比。和前面的農(nóng)民艱辛的勞動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和艱辛勞動背后的食不果腹相比更能讓人覺得勞動人民的辛酸。他們的求知欲很強烈,你看他們那一雙雙專注的眼睛,閃爍著智慧的光芒,對文本背后的探索,他們會讓你刮目相看。找到對比,再從深處去挖掘,他們會發(fā)現(xiàn)作者在詩中表現(xiàn)出的感情。
教育是溫暖的,它來不得半點虛華。任何的華而不實都是不可取的,做學問得腳踏實地,實實在在,備課是需要時間的,偷工減料,投機取巧都是不可取的。一堂課35分鐘,時間不是很長,但是有時候備課的時間比上一節(jié)課的時間還要長。時間能成就一節(jié)成功的課。備課備得充分,上課才能靈活自如。付出時間,教學之路才能越走越寬。
教育是溫暖的,它如雨,滋潤干涸;它如火,溫暖心田,它如燈,照亮前方。做內(nèi)心溫暖的教師,快樂課堂,快樂自己。
往事像片帆舟,蕩在沒有盡頭的大海里。隨著時光飄散了。隨波逐流,像個迷失的孩子,找不到回家的路……
我端凝著書中作者林海音,穿著素雅的旗袍,微胖的臉上露出的笑容,令人沉淀。她像個舊人,傾訴著舊事。
很久以前,老北京,帶著甜甜的澀味,樸素,黯淡。正如那時穿著大棉襖,抹了一層余暉的林海音。用那明凈的眼睛看著世事。又隨即,便消逝了。只留下點點回憶,像繁星一般,點亮了心靈。
她在書中寫:謹以此書獻給,先母黃愛珍女士。莫名看到這句話,心中五味雜陳,有慶幸和害怕。我慶幸我的母親,不論再怎么吵吵鬧鬧,她依然在,像我的影子一樣,緊緊看著我,怕我走丟。我害怕我的母親會在哪一天,離開我,就那么不急不緩,慢慢松開我的手,在我偶然遺忘她的時候,去別的地方。
我無奈,責怪自己想太多。
外面天色正好,陣陣暖意襲來,就像當初的那一年。我附在爸爸的脖頸上,咿咿呀呀的唱著兒歌,“門前大橋下,游過一群鴨,快來快來數(shù)一數(shù),二四六七八……”隨即,爸爸爽朗的笑聲像光一樣,照進了心頭?;貞浵衽郎狭俗旖牵蛔匀坏男α似饋?。那首兒歌,我還記得,那叮鈴鈴的手鏈,揮之不去。
我笑笑,正巧,看到那一段: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寫。又看見冬陽下的駱駝隊走過來,又聽見緩緩悅耳的駝鈴聲。童年重臨于我的心頭。
哦,我的童年。還在啊。不過是在心里罷了。
不過,自己有多少秘密沒告訴媽媽呢。小時候,把全家福剪了,就為了制作一張“家庭樹”隱瞞著沒告訴媽媽。還偷偷把剪完的照片給藏起來了。話說,現(xiàn)在都沒有告訴媽媽呢。還是趕緊告訴媽媽吧。也省得整天做賊心虛的。我想。
林海音不也是嗎。惠安館的秘密一直沒告訴她的母親吧。如果她的母親也看到這本書就好了,這樣,母親就會知道真相了。我笑笑??尚睦镞€是“咯噔”一下,她的母親,不在了吧。真是遺憾啊。
我依稀記得,那時好朋友和我的約定。只是時間太快了,匆匆就離去了。我還來不及記起約定,她便去別的地方了,她或許過的還好吧。
“我們看海去”也是陌生人和英子的約定呢,不過不會實現(xiàn)了吧。罷了罷了,總有些不完全的約定的會成為遺憾吧。
總有些親人會離開的吧,也總有些人平時打打鬧鬧,好像總是不合,可, 最終離開了,還是會不舍吧。
比如我的爺爺,罷了。不提也罷。
英子用一本書寫完了她的童年,可最終在爸爸的離去那一篇選擇收筆。是她的成長么。是吧。
我也決定就此收筆,畫上一個圓。
每個人的一生中,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挫折,很多時候,我們都會選擇抱怨,為什么命運不公?為什么我們的人生會充滿這些挫折與磨難?我們一味的抱怨,可結(jié)果卻是怎樣呢?并未因為我們抱怨有所好轉(zhuǎn)?!蹲霾槐г沟慕處煛愤@本書分為八個篇章,從不抱怨自己、不抱怨工作、不抱怨他人等方面進行了闡釋,從中我收獲頗多。
其實我們仔細想一想:喋喋不休的抱怨,注定于事無補,倒不如把那些時間和精力用在解決問題上,我們就把這些挫折當做我們?nèi)松囊环N歷練,只有這樣,我們才會不斷的成長。
其實我們老師在工作中,都會遇到一些不順的事,比如班級同學忘帶作業(yè)、貪玩、不學習、上課搞小動作……我們不停地抱怨,不僅解決不了問題,還影響自己的心情。
世界上沒有十全十美的人,也沒有一個人讓自己完全滿意。正所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既然我們不能茍求自己做到完美,那么也應該自己對他人少一些抱怨,多一些包容、善意和尊重。我們的學生由于其年齡特點,現(xiàn)在他們正是貪玩、好動的時候,自我約束能力較低,這就需要我們教師耐心地進行約束、引導,與他們多溝通、交流,這會比我們對他們嚴厲的批評會好很多。
《做不抱怨的老師》告訴我們,抱怨環(huán)境不如自己努力,通過自己的努力,才能真正實現(xiàn)個體的生命成長。我們也許改變不了環(huán)境,但是,我們完全可以改變自己。所以,換個角度看問題,情況就有翻天覆地的變化。其實生活就是一面鏡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安灰晕锵?,不以己悲”,做一個陽光老師,生活就會簡單而充實。
做不抱怨的教師,做不抱怨的人,做不抱怨的工作,過不抱怨的生活。
寒假里,我在家看了一本卡通書《寶蓮燈》,故事是這樣的:傳說夭上有一位非常美麗的仙女,名叫三圣母,她私自下凡,跟一位凡人結(jié)了婚,過著恩恩愛愛的生活。后來,三圣母生下了一個白白胖胖的小娃娃,取名沉香,一家人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
可是好景不長,三圣母的哥哥二郎神發(fā)現(xiàn)了他的妹妹私自下凡,并和凡人結(jié)了婚,違反了夭條,便大發(fā)雷霆,親自帶領夭兵夭將前去捉拿三圣母,并把她壓在了華山腳下,要她永世不得超生。
光陰似箭,圣母的兒子沉香慢慢地長大了,當他得知他媽媽被舅舅壓在了華山腳下時,便萌生了救母的念頭,他去請教土地爺爺如何才能救出母親,土地爺爺說:在這三界之中,很少有人能打得過二郎真君,只有找到當年大鬧夭宮的齊夭大圣孫悟空幫忙,才能救出他的母親。沉香拜別土地爺爺后,一路風餐露宿,幾經(jīng)坎坷,終于求得孫悟空的幫助,向他學了一身的好本領,并煉成了一把神斧,他飛上夭庭,與二郎神展開了激烈的戰(zhàn)斗,終于打敗了二郎神。沉香又騎著白龍馬來到華山腳下,掄起大斧將華山劈成兩半,救出了母親,一家人終于團聚。
讀了這個故事,我深深地懂得了:一個人只要在生活中有著堅定的目標,執(zhí)著的信念,并自覺為此刻苦練就一身本領,勇敢面對逆境,永不放棄,就一定能戰(zhàn)勝各種困難,取得最后的勝利!
今天,我看了一本書,名叫《魯濱遜漂流記》。一開始看,我便沉浸于書中了,仿佛跟著魯賓遜一起在海里死里逃生,跟著他在荒島上化險為夷。當我看到他發(fā)現(xiàn)野人的腳印時,我的心都快跳到嗓子眼上了。當我看到他躲過一難時,我的心底都會暗自為他慶幸。
這本書的主要內(nèi)容是:一個名叫魯賓遜的英國人,在一次航海中不幸遇難。隨著木塊漂流到一座荒無人煙的小島上,生活了二十幾年,最后終于回到英國的故事。
魯賓遜從小喜歡海,他簡直就是為海而生的。在一次難得的機會中,他跟著朋友航海。但命運卻一次又一次地捉弄他,他乘坐的船只出了問題,隨著木塊漂流到一座小島上。魯賓遜用船上的物資收服了自己的肚子,用斧頭建造房子,用吃剩的麥穗種植糧食······魯賓遜用自己的聰明才智戰(zhàn)勝了惡劣的環(huán)境,把自己從絕望中解救出來。我最敬佩的還是他的毅力,魯賓遜這么多年以來依然堅持生的希望就是他的毅力。在漂到荒島上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他要在荒島上度過一生。但是他并沒有認命,而信念更加堅定了。沒有房屋,他自己搭建;沒有糧食,他自己種植;沒有船只,他自己制造······再想想我們,從小就在蜜罐子里長大,是爸爸媽媽的“掌上明珠”。要是我們在荒島上生活,又有誰能熬過二十幾年呢?
讀了《魯濱遜漂流記》,我的思緒不得不飄向四年前的一個夏天,往事像放電影一樣在我的腦海中浮現(xiàn)。那天,我正在做習題,一道奧數(shù)題難住了我。我絞盡腦汁,苦思冥想,還是想不到。我想:做出這道練習題肯定要很長時間,那我倒不如不做。反正這只是一道練習題,不做也沒關系。不料,之后的測驗中出現(xiàn)了這道題,我還是不會做。如果世界上有后悔藥吃,我就一定會把這道題做完,可惜沒有啊!我連做一道數(shù)學題的毅力都沒有,比起魯賓遜,我就像世界上的一粒沙子是那么的渺小。從此,我一遇到難題都會弄得一清二楚才肯罷休。
讀了《魯濱遜漂流記》,我認識到自己的渺小。一粒沙子,比起世界是那么的渺小;一只螞蟻,比起人民是那么的渺小;一朵白云,比起天空是那么的渺小······
生活就是一部很長的故事,有喜,有怒,也有離合,卻沒有大氣的導演,也沒有的編劇,就像你永遠把握不了命運的航行,控制不了劇情的發(fā)展;卻時而要被無謂的瑣事所纏繞,包括母親的嘮叨與期望?;蛟S,這些瑣碎更像斷了線的珠子,唯有母親的雙手將其穿起,窮盡一生,裝扮你美麗的嫁衣,還以世人……
對于母親的往事,我們多半是不去理會的。偶爾碰巧當她和旁人談及于此,我便會放下手中的工作側(cè)耳傾聽,分享她久違的歡樂,時而高揚,時而陰郁,更多的感動之中包雜著些許無奈。
時光飛逝,鬢發(fā)漸白。也許真如鄧肯所說,“母愛是多么強烈、自私,狂烈地占據(jù)著我們整個心靈的感情”。君,一個普普通通的女孩,從小在母親期望的困擾中成長、掙扎、釋放、反抗。在這些所謂的哀怨之下,掩蓋的是未知、迷茫、陌生。希望,讓彼此間的距離疏遠,她也無法及時體會到母親心里附加的傷痛。在卑劣的環(huán)境下,每個人都是一只鴨子,她們渴望自由、獨立、尊嚴,渴望成為一只無拘無束的白天鵝,過著屬于自己的,擁有自我靈魂的生活。在現(xiàn)實中,所有的苦難倘若化為一場戰(zhàn)爭,那么女人的選擇只有離開。也許母親恨的不是女兒的平庸,而是自己曾經(jīng)對生命的放棄,對兩個孩子希望的放棄。
是的,母親最后成為了一只天鵝,擁有了自己向往的生活,而那根僅留在箱底的天鵝毛,至死也沒敢送給女兒,她覺得自己做得不夠好。
當愛已無聲的時候,我們還能錯過什么?打個電話,送個平安,說聲媽媽,我愛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