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大學計算機學院共青團工作認真貫徹落實《高校共青團改革方案》和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的相關精神,以“攻堅克難,從嚴治團”為主題,突出以育人為核心,努力實現基層團組織建設的全面有效覆蓋,切實增強共青團對青年學生的吸引力,團結帶領廣大青年學子在加快建成高水平工業(yè)大學進程中貢獻青春力量。
持續(xù)開展“百生講壇”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四進四信”主題教育學習活動282場,活動覆蓋率達100%。結合重大節(jié)日、紀念日及社會實踐,采取多形式深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教育活動受到新華網、長江日報等多家國家、省市級媒體報道82次,校新聞網獨家專題報道27次。
以紀念建團95周年為契機,開展“五四”表彰、最美新生等典型評選,深挖學生中自立自強、奮發(fā)進取的先進典型,充分發(fā)揮其示范輻射作用。2020年,全國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先進個人”1人,全國社會實踐“千校千項”優(yōu)秀個人2項,全國大學生“一帶一路”專項活動優(yōu)秀個人1人,全國大學“井岡情·中國夢”專項活動優(yōu)秀個人5人,湖北省優(yōu)秀團干1人,湖北省青年志愿者先進個人1人,湖北省“最美新生標兵”1人,湖北省“百生講壇”活動“優(yōu)秀主講人”1人,校“感恩之星”1名。共評選五四紅旗團支部10支,優(yōu)秀團干、團員、學生干部98名,推送全國大學生“自強之星”2名,推送全國高校“活力團支部”1支。
認真組織XX大學計算機學院第十五期團校和第五期團學骨干精英培訓班,開展計算機學院團學干部“素質提升工程”31期,選派團學干部赴團中央研修學習3個月。共有10名同學,參加大學生村官、選調生、農村義務教師等基層志愿項目,12名同學參軍入伍。15級學生董健入選第四批湖北省青馬工程學員。
鞏固和發(fā)展“青春湖工IT”、“計算風云”兩個微信平臺,成立計算機學院學生傳媒中心。完善團屬QQ群、團旗飄飄微博等媒體陣地建設,2020年,共發(fā)表微博123篇、微信推送85篇、QQ群消息1500余條。全年訪問量8萬余次,解決學生思想引領、學習指導、生活輔導、心理咨詢等諸多問題。
以“1+100”活動為契機,積極開展“團情”大調研。2020年,開展“1+100”活動318場次,申報全國共青團研究中心重點課題1項,共青團湖北省“團建優(yōu)品匯”項目1項,湖北省教育廳高校實踐育人項目立項2項。
組織學生參加 “高雅藝術進校園”、健康活力大賽、“一二·九”詩歌散文大賽、“新青年”小說大賽、主持人大賽、新生歌手大賽、師生體育運動會等品牌文體活動74場,不斷滿足團員青年高品位、深層次、多元化的文化需求。2020年,學院文化活動榮獲國家級獎勵8項、省級獎勵11項,校級獎勵10余項。
鞏固和加強“課堂班長制”、“晨讀晨練”、“晚自習”等工作,全年堅持開展學風督察等活動,到課率98%。開展學風建設大討論主題班團會,并且進行團員“亮身份、作承諾、當先鋒、樹形象”活動,2篇“讀書四問”經校園網刊登,學生到課率達98%。舉辦優(yōu)秀學生(校友)經驗交流會、考研動員及經驗分享會15場,17屆考研錄取率22%、上升7%,18屆報研率61%、上升15%。開展“三誠”主題團會教育,全年考試0舞弊。加大學生創(chuàng)新活動指導、獎勵力度,舉辦院科技創(chuàng)新系列活動,承辦全國大學生物聯(lián)網設計競賽華中及西南賽區(qū)決賽、?;ヂ?lián)網+大賽、校ACM大賽。學院獎勵科技創(chuàng)新競賽等獲獎學生3.5萬元。
以“求索”科技講壇、讀書筆記大賽、創(chuàng)業(yè)沙龍、凌云計劃、科研基金立項等一系列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活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提升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能力。全年學生申請國家專利22項,軟件著作權23項,發(fā)表SCI、EI論文6篇、核心期刊論文1篇、一般期刊5篇,互聯(lián)網+全國大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大賽中獲國家銅獎1項、ACM國際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亞洲賽區(qū)獲銀獎1項、在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榮獲二等獎3項、三等獎5項,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榮獲國家二等獎1項,全國藍橋杯大賽獲一等獎1項、二等獎5項、三等獎12項,此外,還榮獲各類省級學科競賽各類獎項87余項。大學生科研立項6項、凌云計劃立項5項。
以學校721人才培養(yǎng)模式改革為指導,在傳統(tǒng)的“三下鄉(xiāng)”社會實踐的基礎上,將社會實踐與專業(yè)實習、科技創(chuàng)新、志愿服務、競賽集訓、社會調研與服務等學生成長成才的各個方面密切結合,推動社會實踐活動的項目化、基地化、規(guī)范化、社會化進程。2020年,創(chuàng)建大學生志愿實踐基地2個,組織校外社會實踐隊伍5支,校內實踐隊伍12支。學院“青佑之光”服務團開展“一帶一路”、“井岡情 中國夢”、“我選湖北”主題實踐活動,榮獲全國社會實踐“千校千項”最具影響力項目,全國社會實踐先進團隊、全國百強暑期實踐團隊,“一帶一路”專項優(yōu)秀團隊,“井岡情 中國夢”專項優(yōu)秀團隊等多項國家級榮譽。實踐活動受到新華網、人民網、光明網等七十余家知名主流媒體予以報道達70余次。
探索“大一志愿服務型、大二專業(yè)體驗型、大三專業(yè)服務型、大四就業(yè)職業(yè)型”志愿服務實施體系利用雷鋒日、防艾滋病日、國際志愿日,立足學科專業(yè)和社會需求,積極開展地球一小時、愛心支教、義務維修、防艾宣講、關愛自閉癥兒童、捐獻骨髓、慰問老人、武漢網球公開賽志愿者等志愿服務活動。獲評湖北省青年志愿者優(yōu)秀個人1人,獲第四屆湖北省青年志愿公益創(chuàng)業(yè)賽銀獎1項。
全年對畢業(yè)生、新生級其他年級900人進行了訪談,開展校、院領導接待日活動14次,解決學生30余項困難,重點幫扶面部毀容畢業(yè)生秦婷婷等一批學生,全院師生為其捐款5萬元,為其社會眾籌10余萬元。
全年認真貫徹落實《高校共青團改革方案》,順利完成學院團學機構改革,規(guī)范團學干部的選拔、任用、培訓、管理和評價機制。2020年,召開團學改革會議及培訓40余次,出臺團學改革相關文件通知11份,積極推行團學組織改革,并因違紀通報團學干部2020人次,團支部4支。
大力開展“學習習近平總書記講話,做合格共青團團員”主題教育實踐活動,并針對性的申報校“一團一品”主題活動1項。狠抓團員教育管理,規(guī)范團費收繳管理、加強基礎團務,嚴肅團的紀律,嚴格團員發(fā)展,落實好團前教育、發(fā)展團員、組織生活、教育評議、獎勵處分等各項規(guī)定,按照穩(wěn)妥、慎重的要求,及時處理不合格團員。全年通報批評團員700余人次,并引導團員在組織和參加團的活動時須佩戴團徽,亮出團員身份,展現團員形象。
借鑒“第一課堂”的做法,探索推行“第二課堂成績單”制度,從工作內容、項目供給、評價機制等方面進行系統(tǒng)設計和整合拓展,客觀記錄、認證學生參與“第二課堂”活動的經歷和成果。全年第二課堂活動79場次,參與人數6587人次。
展望未來,我院團委將在校黨委的領導下,在院黨委和上級團組織的指導下,貫徹共青團改革精神,緊緊圍繞“一個核心、五大行動、三項建設”的工作思路,深化工作內涵,拓展工作外延。不斷加強學校共青團組織建設、機制建設和作風建設,夯實工作基礎,提高工作專業(yè)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