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語文學科工作總結
一、教師自我成長
1.課題研究。學期開始選擇了寫字研究,是本著與學生共同進步的心態(tài),希望能在研究以及教學的過程中,把自身的字寫規(guī)范、寫工整,也試圖改變從幼兒園升上小學的學生所普遍存在的寫字姿勢不正確、書寫不規(guī)范等不良現(xiàn)狀。學校安排每天15分鐘了練字時間,讓學生在固定的時間以正確的坐姿、握筆姿勢練習一手好字,并在期末舉行寫字考試,用以檢測學生的練習情況。
2.撰寫博文。本學期的博文撰寫一共有四篇,分別是《家長會發(fā)言稿》、《興趣就是最好的教師——聲母教學心得》、《教育隨筆》、《正面教育心得》,記錄了我工作以來每個月的教育歷程與心路,既有關于班級管理方面的,也有學科教學心得,還有外出教研的心得體會,提供了一個平臺給我進行教育反思,指出了今后工作仍需努力的方向。
3.參加教研。為了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以及管理能力,學校安排了很多教育活動供各位老師學習觀摩。在校內,一個星期一次語文教研活動,在聽完公開課后再集體評課,時常讓我受益匪淺。在校外,我也積極參加教研,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龍口西小學正面管教研討活動,打開了我有關正面教育的大門。當天,馬敏老師給我們展示了一節(jié)非常精彩的班會課——如何有效傾聽。班會課上,采取了一個全新的座位安排,讓全班學生圍成一個緊密的圓圈,老師坐在學生當中,充當整節(jié)課的編劇。為什么說是編劇呢?其因是老師完全是讓學生自己發(fā)揮,有負責記錄的同學,每一個學生都是課堂的主角與導演,按照老師的劇本暢所欲言,也有負責記錄課堂計策的同學,全班由一個獨立的個體通過圓圈的座位,通過老師的言語引導,組成了一個合作的整體。其次,馬敏老師取消了傳統(tǒng)的教師導入環(huán)節(jié),而是以學生為主,讓學生自己導入——用一句話感謝你周邊的同學。使得全班在感謝與被感謝的氛圍內,進入到班會課的主題上,如何有效地傾聽。緊接著就是班會課的高潮——按照教師的編劇,自創(chuàng)情景,暢所欲言。三個情境環(huán)環(huán)相扣,又逐漸遞增:(1)兩個人同時分享同時開口討論:最近你最感興趣的一件事是什么(2)一方發(fā)表言論時,另一方可以做出不尊重不傾聽的行為;(3)一方說一方另一方認真傾聽,可肢體語言。在三次的任務中,讓學生扮演了兩個對立的角色,讓學生在尊重別人與被別人尊重的場景下,來談談自己的感受,讓他們更能領悟到教學目標的要求。在此基礎上,發(fā)散學生的思維,為有效傾聽出謀劃策。讓學生在小組內談論自身的想法,公平地投票選出最合適的方法指定成班級公約,也是課堂的一大閃光點。馬敏老師的班會課,讓學生在頭腦風暴中,展示自己的感受,體會別人的感受,并不斷地用言語去鼓勵學生,通過正面教育以達到課堂的教學目的,真是一場別開生面又非常精彩的班會課。
“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參加教研活動真讓我受益匪淺,他們的優(yōu)點指導著我今后的教學,他們的不足之處也提醒著我,反思自己的教學進行改之。在參加教研活動以來,我的教學思想在一點一點改變,教學方法也在一點一點改進。以后有這樣的教研活動,我一定積極踴躍報名,相信我一定會在教學這條路上慢慢成長。
4.讀書學習。經(jīng)常聽到家長這樣說:“老師的一句話頂家長的十句”,這一學期當了班主任,使我深深的有了這樣的體會,班主任的地位在學生心目中是至高無上的,班主任的話對學生是最具號召力的。因此,怎么去做一名優(yōu)秀的班主任去管理班級就變得尤為重要,于是在這一學期,我特地閱讀了魏書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談》進行學習。這本書讓我印象尤為深刻的是他的一句話:許多事情是沒辦法選擇的,但你可以選擇態(tài)度。做班主任不能選擇學生,什么學生進來,你都得接受,但只要我們盡心盡力,問心無愧,積極面對學生的實際狀況,總有一天,學生會提高,會進步。書中的一些內容如“能受委屈的人才是強者”,“堅持道德長跑——寫日記”,“尊人者,人尊之”……也給了我很多啟示。教書先育人,育人先做人,他的教改,他的思想,他的班級管理,他的一切,都是真真切切地從學生怎樣做人開始的,教會了學生怎樣做人,很多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在閱讀魏老師的感慨和收獲時,有些方面是與我的實際情況有所聯(lián)系,也引發(fā)了我不少的困惑和反思,但帶給我更多的是啟迪與信心。
二、學生基本情況
1班一共有33名學生,其中17名男生,16名女生,全班共分為八個小組。班級規(guī)模適中,男女比例協(xié)調,易于管理。1班的學生在開學初就展示了班級的積極氛圍,無論是課堂還是課間活動,都充滿了低年級學段的活潑與聰穎。但同時也凸顯出一個問題,就是缺乏紀律性,在比較長一段時間,班級凝聚力仍未形成時,班級較難管理。后來,通過對小組長以及班干部的培養(yǎng),班級的紀律性趨于良好,學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得到提高,學生的自律性也有變好。他們越來越適應小學的生活,比較好地實現(xiàn)從幼兒到學生的轉變。
三、學科教學心得
1.經(jīng)典誦讀的推動。本學期對于經(jīng)典誦讀的推動,主要以兒童詩以及古詩為主,誦讀的書以《滋養(yǎng)童心的100首中國經(jīng)典兒童詩》、《日有所誦》以及各位老師收集的晨誦古詩。在推動伊始,由于兒童詩的描寫生動,充滿童真的話語和有趣的畫面感,學生對于兒童詩的興趣還是比較濃厚的。但是隨著篇目的增長,后續(xù)的兒童詩字數(shù)較多,生僻字也拗口,導致學生對于背誦兒童詩的熱情與能力逐漸消退。因此,科組及時討論,更改方案,另尋了《日有所誦》作為學生的每日誦讀。相較之下,《日有所誦》的描述語言同樣生動有趣,卻是比較簡單的,因此學生對于兒童詩的朗讀以及背誦都十分用工,充滿了熱情。在平時的課間,偶爾會聽到三三兩兩個學生在一起背誦兒童詩,或是將自己的實際生活融入其中改編詩歌,還有一些熱衷于繪畫的學生會根據(jù)兒童詩的內容在成長日志上作畫,形式多樣地去朗讀與背誦兒童詩。由此可見,本班的詩歌推動還是比較成功的。
在學期的下半段,科組決定將兒童詩的誦讀安排在晚間的親子閱讀當中,在早讀時間開始了經(jīng)典古詩的背誦朗讀,以提高學生的經(jīng)典積累以及文化底蘊。由于家長的配合以及學生對于古詩詞的熱愛,經(jīng)典推動得比較順利,利用早讀時間教會學生朗讀古詩,上課時利用古詩整頓記錄,偶爾也會抽查學生的古詩背誦情況,將古詩的背誦滲透到學生的各個方面。并且,我會充分利用小組長的領導作用,讓小組長以及學習委員去監(jiān)督學生的背誦情況,帶動全班學生的經(jīng)典朗誦。
2.課前三分鐘的設計與實施。課前三分鐘的實施是旨在讓學生開口大方地演講,借此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因此,在學期開始時,課前三分鐘的設計以讓學生朗讀繪本為主。通過讓學生朗讀自己感興趣的閱讀繪本,增加學生的識字量,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偶爾老師也會參與其中,通過聲情并茂地朗讀精彩的故事片段,增強學生的閱讀興趣。中后期進入到課文學習階段,課前三分鐘的演講就不單朗讀繪本這一形式,而是與課文內容相聯(lián)系。提前選定課前三分鐘的人選,讓學生在完成先學研究的時候,自行收集自己感興趣的與課文相聯(lián)系的相關知識,作為課文的導入與大家分享。這樣不僅拓寬了孩子們的知識視野,更有利于孩子提前接受課文的知識基礎,讓老師更加自然地進入課文導入,從一開始就抓住了學生對課文的興趣。進入到后半階段,新增的知識拓展課,讓學生有一個更大的平臺展示自己的知識與能力,但是一節(jié)課能夠展示的人數(shù)實在有限,因此將學生準備好的課外知識拓展的內容放到課前三分鐘進行展示,讓每位學生都能分享到自己的知識。
在一開始,課前三分鐘的實施比較困難,因為班級里有幾名同學對于上臺演講不夠自信,且低年級學生的識字量不多,因此在進行課前三分鐘時會有時間拖長、學生難以流暢朗讀等問題。對此,教師應以鼓勵為主,讓優(yōu)秀學生上臺進行模范展示,并提前通知家長與學生在家準備妥當,才能使得課前三分鐘流暢地高質量地進行。越往后,學生對課前三分鐘的展示更有自信也更有熱情,在潛移默化當中培養(yǎng)了學生的語言表達欲望與能力。
3.趣味拼音教學的開展。漢語拼音是小學生打開知識大門的金鑰匙。它是識字的基礎,是閱讀、習作的前提,也是學好語文不可缺少的部分。因此,一年級的孩子不僅要學漢語拼音,而且一定要掌握和應用好。可面對枯燥乏味的拼音字母,教師怎么教,學生怎么學,孩子才能得心應手呢。我認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們應該在一種輕松的氛圍中來學習,讓孩子主動、快樂地學習拼音。怎樣去營造一種輕松快樂的學習氛圍呢。余行秀老師的拼音套裝就給了我們很好的助力,讓我們的拼音教學更好地踐行“生本教育”的理念。以生為本開展拼音教學,實現(xiàn)玩游戲識拼音的目標,使我們的孩子更主動、更積極地去學習。
在教學中以玩游戲的形式去學習聲母,使得孩子無論是在課前、課中還是課后,都對拼音有著濃厚的興趣。以聲母教學的前置作業(yè)為例。生本教育非常重視學生的先學,怎么樣確保孩子在家能夠積極主動地學習。興趣以及形式很重要。課前布置的先學作業(yè),第一,讓學生學唱聲母歌,朗朗上口的歌曲不僅能夠激發(fā)孩子們的學習熱情,更讓他們在歌唱中潛移默化地識記聲母的順序以及讀音,一改以往枯燥死板的背誦。其次,利用聲母卡與父母玩游戲。余老師的課程一共推薦了十八種拼音游戲,每一款游戲都有針對性地將知識滲透其中。尤其是擺火車游戲,學生邊讀邊擺,不僅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在字形中,更是將讀與看很好地結合起來,印象更加深刻。第三,循環(huán)利用《寫寫擦擦》。聲母的字形比較多樣,尤其是f、s以及bpdq,學生非常容易混亂,寫錯方向。而《寫寫擦擦》能夠反復寫寫反復地練,在脫離描紅自行書寫前,得到了規(guī)范的訓練,對于學生的寫是非常有益的。
這次的聲母教學,摒棄了以往按部就班的教學,而是更加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讓他們主動參與到學習當中。
4.識字教學的具體方法和教學中的體會與反思。識字教學主要以游戲識字,奇思妙想記難字為主,讓學生創(chuàng)造性地學習生字。游戲識字旨在通過各種游戲,一改以往枯燥的識字教學,多種有趣的游戲如摘蘋果、踩地雷、爬樓梯、闖關過河等,讓學生在玩樂當中多讀多記,將字的形與音牢牢地記住。而同桌間的檢測還可以利用剪刀石頭布、捉迷藏等相互檢查,加深印象。而在中后期引入的奇思妙想記難字更是將以生為本的理念充分發(fā)揮出來。學生在準備先學時,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兩到三個生字,利用多種形式如詞語、成語、句子、古詩或故事的形式去學習生字,然后通過小組討論、全班交流以達到全班性的交流學習,既確保了學生的課程目標,拓展了學生的知識視野,又鍛煉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以及膽量。而在后期升級的“通過朗讀課文,你聯(lián)想到了什么”,進一步讓學生暢所欲言,透過課文延展出更多的課外閱讀知識。在教學當中,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展示,因此課堂的紀律是非常重要的,不僅僅是臺上展示的學生需要做到彬彬有禮地大方說,臺下的學生更應該坐端正認真聽,以確保課堂的實效性。在今后的識字教學當中,會更加重視學生的先學,必要時會充分利用家長以及微信群的幫助,讓家長拍攝學生朗讀的視頻,讓學生在家時,就要準備好明天上課需要展示的內容,不僅要收集記錄好知識內容,更要鍛煉自己大方大聲地朗讀,才能在展示當中自信地展示自己的先學作業(yè)。
5.本班閱讀推進的情況。本學期的共讀書本推薦一共有以下幾本《三毛流浪記》、《青蛙與蟾蜍》以及《小蝸牛自然圖畫書系》,一個學期的閱讀推進,從收上來的閱讀反饋表可以得知,大部分同學還是能夠做到堅持閱讀,并逐漸喜愛上閱讀的。但是,依然有4名同學,閱讀是存在障礙的,通過了解可知,主要問題在于學生的知識基礎薄弱,不認識字,讓家長朗讀而不愿開口讀,久而久之就對閱讀漸漸失去興趣,更多是為了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而借助家長的幫助進行閱讀。因此,在今后的閱讀推進中,會同時進行自主閱讀和年級共讀的推進,教師多收集適合低年級學段學生的書目,讓學有余力的學生能夠有更多的閱讀選擇,而閱讀較困難的學生也能夠確保有充足的閱讀時間與任務,逐漸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與興趣。
6.作業(yè)情況反饋。為確保學生的閱讀時間,語文作業(yè)的布置主要以成長日志為主,因此對于成長日志的使用會非常重視。因此,在學期開始的家長會上,已經(jīng)向各位家長明確成長日志的重要性,而從學生上交的情況中可以看出,家長對于學生的成長日志是比較重視的,評語、指導、聽寫等方面都做得不錯。而學生本身,對于這份作業(yè)也是非常喜愛且認真完成的,無論是每日聽寫還是每日繪畫,都高質量完成,非常多的學生展示出對繪畫的熱情與天分,在學期的后半段也嘗試為自己的畫作協(xié)商一兩句話、一段故事或是創(chuàng)作小詩,形式多樣,色彩艷麗,每一份作業(yè)都是一份好的創(chuàng)作。而且,能夠看出有部分學生的書寫非常工整美觀,已有了書法的韻味。每一個學生每天都有進步,成長日志完成的質量越來越好??吹綄W生如此認真地對待作業(yè),作為教師的我也更多地以鼓勵性的語評語、展示優(yōu)秀作品等方式激勵學生越做越好,因此我采用四個等級評價學生的作業(yè),認真觀看日志上的每一份作品,也認真的閱讀家長評語,及時掌握本班學生在家學習生活的情況。
7.知識點評研的落實情況和學生掌握情況。一年級的知識板塊主要以拼音、識字、寫字為主,檢測方式主要以平時的知識點小測卷、作業(yè)以及單元小測為主。評研的落實通常安排在一個知識點的教學之后,用以檢測學生的掌握情況,通過小測檢查、評講鞏固、培優(yōu)輔差這一個過程,確保學生掌握新知。本班學生在知識點的掌握情況如下:(1)拼音方面:除一名學生,其他都比較好地掌握拼音的朗讀、默寫以及標調,比較反復的問題是形近聲母如bpdq會搞混,i和u會與y和w用錯。在評研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都在全班上反復強調,加強練習;(2)識字方面:全班學生基本上掌握了本學期的識字任務,能夠正確地拼讀生字。但是,有部分學生在撤掉拼音后,不能迅速地判斷某些生字的前后鼻音以及平翹舌音,導致在做題時會張冠李戴;(3)寫字方面:本班學生大部分同學能夠掌握生字的書寫以及筆順,也有部分學生能夠將頓筆寫好,在平常的書寫上形成頓筆的習慣。但是,仍有兩名學生在寫字上會比較吃力,不能將生字寫正確或是筆順錯亂,有小部分學生在分解生字寫筆順時會有粗心或是記憶混亂的情況,在今后會加強生字教學,讓學生在讀寫的訓練下加深對生字的記憶。
8.課堂的管理和評價。語文課堂上的管理,將滲透古詩詞的背誦,既利用背誦古詩,提醒學生應該坐端正,認真聽,在一問一答當中,既滲透了古詩詞文化的積累與鞏固,又提醒學生當前課堂的紀律要求。而在學生評價方面,開始大力推進正面管教的理念,以鼓勵語言為主,表揚學生的優(yōu)點以提醒他改正當前的行為。也可用積極的語言提前提醒學生可能會出現(xiàn)的情況,在事態(tài)發(fā)生前將不良行為抑制下來,于潛移默化當中訓練學生的自我控制能力。
9.生本理念下,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困惑以及今后語文教學努力的方向。首次接觸生本教育,實在是令我大開眼界。在這一年的教學當中,讓我受益匪淺,但同樣也讓我充滿了困惑與反思。首先,生本教育下,十分重視學生的經(jīng)典積累,因此從一年級開始,即兒童詩,古詩詞等經(jīng)典文化滲透到學生的學習生活當中。對于基礎好的學生來講無疑是錦上添花,使他們能接受到更多的知識熏陶,學習到更多語文課上書本所沒有的。但是,對于基礎薄弱的學生來講,日常的作業(yè)已經(jīng)讓他們應接不暇,再加上為了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所規(guī)定的高質量閱讀時間,使得部分學生難以再接受背誦經(jīng)典、朗讀詩歌的任務,久而久之,反而失去了詩詞的興趣,我認為是有點得不償失的。因此,今后在學生背誦積累方面上應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安排,從易到難逐漸加大難度,先培養(yǎng)他們的興趣與習慣,再慢慢接受更高的難度挑戰(zhàn),才符合學生的發(fā)展規(guī)律。其次,另一個讓我有困惑的是在拼音教學時期余行秀老師的《玩游戲,識拼音》套裝的教學。余行秀老師的拼音教學的確體現(xiàn)著生本理念,學生對于拼音的學習也非常的感興趣。但是,就教學效果以及教學操作而言,我認為還是比較難實施的。因為只有當學生擁有比較好的拼音基礎再學習才會有比較好的收益,而對于知識基礎較差的學生而言,在課堂上能跟著老師走的只有玩游戲環(huán)節(jié),真正學習到的知識其實并不多,存在的問題是他們大多只能夠把拼音背誦下來,但是對于一些比較難懂的知識點如jqx與相拼、bpdq的區(qū)分等,通過評研的反饋,會發(fā)現(xiàn)部分學生依然是掌握不深。所以我覺得可以將整體的拼音教學押后到課本教學之后,作為一種鞏固知識點的課程形式。今后的語文教學依然有很長一條路需要探索,我定會時刻反思,多觀摩優(yōu)秀教師的課堂教學,努力調整自己的方向以促進教學成長。
四、培優(yōu)輔差工作
學困生,是每個學校都存在的一類學生,是每個老師頭疼的燙手山芋。但它客觀存在,不容小覷,從小處來看,它關系到一個學生的未來發(fā)展;從大處來看,它關系到社會的未來,有些甚至會給社會帶來嚴重的負擔。但是,作為教育工作者,應該明白學生的處于發(fā)展當中的,因此,如何輔導好學困生,是每位科任老師都需要研究的問題。
對學困生則要先肯定他們的長處,關心他們的學習,再幫助他們分析考試失利的原因,及時防止他們可能產(chǎn)生的自暴自棄思想苗頭。還要針對他們基礎薄弱的情況,從基礎入手。就如我們班的黃俊燁、余玥和羅耀燊同學,在平時多關注多出謀劃策,并嘗試在班級中建立學生“一幫一”的學習幫扶小組,確立學習目標,在班中努力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
五、今后努力方向——下學期,語文教學實踐活動的設想
下學期,我覺得可以在確保課堂正常教學的基礎上,開展閱讀分享課、古詩朗誦比賽以及看圖寫話展示課。就本班的情況而言,一班的學生大部分都熱衷于閱讀,并且有一顆愛分享的心,但由于本學期的課程較緊,沒有機會給予學生去展示他們在閱讀當中的所思所想,偶爾的閱讀推薦環(huán)節(jié),學生們都非常熱情,所以計劃在下學期會安排閱讀分享課,將熱愛閱讀的氛圍在班里傳遞開來。其次,以班為單位的古詩朗誦比賽,讓每個人參與其中,我認為也是非常有必要的。本學期的古詩背誦,形成了極端的兩批同學,一批非常喜愛也很認真地在背誦,一批由于基礎薄弱因此難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開展朗誦比賽,以競爭的形式在學生當中調動他們的興趣,讓優(yōu)秀的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展示自己的古詩詞積累水平,也能讓基礎稍差的學生確保一定的朗誦量。最后,看圖寫話展示課,是基于學生的成長日志引發(fā)的思考成果。知識基礎較好的學生,在本學期的后半段,已經(jīng)可以嘗試為自己的繪畫作品寫上一兩句話,有一名同學已經(jīng)可以編故事畫插畫。一班學生的模仿能力較強,向上的心態(tài)也很積極,下學期的作業(yè)也開始讓學生嘗試寫話。因此,若是能夠定期找一節(jié)課展示優(yōu)秀的看圖寫話作品,適當?shù)闹笇Ы虒W,相信學生的進步會更加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