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的中秋國慶手抄報內(nèi)容?一年一度的中秋、國慶節(jié)迎著秋風到來,你知道老師布置的手抄報內(nèi)容要怎么寫呢?下面小編給大家?guī)砗唵蔚闹星飮鴳c手抄報內(nèi)容,供大家參考!
中秋節(jié)也就是月亮最大最圓的時候,并且是月亮位于近地點之時,此時地球正好運行至太陽和月亮中間,也就是“望日”。如果三個球體位于同一條直線上,就會產(chǎn)生月食,所以月食如果發(fā)生,一定在“望日”。
那么八月十五也就是月亮的強引力時期,此時月亮和太陽分別在地球的兩邊,同時對地球產(chǎn)生吸引力,就像是太陽和月亮拽著地球在拔河一樣,并且是月亮的近地點,是強引力最強的時候。
在月亮的強引力時期,也是地球上的事故多發(fā)期,同樣月亮的強引力也是引發(fā)“地動”的一種力量。所以中秋節(jié)不遠行,不晚歸,不嫁娶等。在月圓之夜,也就是陰氣最強的時候,寓意著女人的力量完全壓制男人,故而女子拜月,男子躲開。
雖然八月十五是八月的中間,但并不一定就是秋季的最中間,真正的秋季之中是秋分。八月十五被稱為“中秋”,這個名字已經(jīng)不那么準確了。原本迎氣的習俗也轉變成了與月亮有關的習俗,所以八月十五為“賞月節(jié)”或者“月亮節(jié)”,更貼切一些。
中秋節(jié)喝桂花酒。
桂花在秋天開放,色澤鮮艷,氣味芬芳,桂花除了有極高的觀賞價值外,還具有很高的食用價值、藥用價值,桂花可以加工成桂花糕、桂花茶、桂花酒等進行飲服,食用后對身體具有頗多益處,中秋節(jié)是一個團聚的日子,習慣喝酒的家庭,會在這一天飲服桂花酒。
對于中秋節(jié)的起源,民間流傳最廣的是嫦娥奔月的故事。
據(jù)說在混沌初開、乾坤始定之時,有一年“十日并出,流金礫石”,人世間到處“日光似火,四海如沸,山崩地裂,草木枯焦”。人民無處躲避。這時,后界憑著勇敢的精神和高超的射技,一口氣射落了九個太陽,替人們解除了災難,被擁戴為王。
后羿的徒弟逢蒙,十分嫉妒后羿的箭術,總希望后界死掉。有一年的八月十五,逢蒙乘后男外出打獵時,便逼嫦娥交出不死藥。堅貞的嫦娥當機立斷,馬上把不死藥全部吞下,沖出房外。結果,她立即身輕似燕,直上云天??伤恍膽僦蠼?,就選擇了離地面最近的月亮安了身。嫦娥奔月后,后界思念成疾,便在院內(nèi)擺下供桌,以瓜果食品等,面對月亮遙祭嫦娥。人們也紛紛效仿。于是八月十五就漸漸變成了一個固定的節(jié)日。
賞桂花
在中秋時剛好是桂花飄香的時候,桂花在古代也一直是和月亮相關聯(lián),也衍生出了很多神話故事。而桂花作為一種名貴的品種,它也有著喜慶、吉祥的象征。在中秋這一天賞桂花,聞著沁人心脾的香味,感受不一樣的味道,從而表達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吃月餅
月餅是中國各地過中秋節(jié)的必備習俗,寓意家人團圓,寄托思念。同時,月餅也是中秋時節(jié)朋友間用來聯(lián)絡感情的重要禮物。
賞月
中秋夜,一家人圍坐在一起,欣賞皓月當空的美景是中秋佳節(jié)必不可少的活動之一。古時很多的詩人、文豪也會在這時邀友賞月,飲酒賦詩,留下不少膾炙人口的千古絕唱。
八月十五上供擺6樣東西,分別是柿子、棗、蘋果、石榴、桃子、葡萄等。
柿子
在秋天到來之際,也是柿子成熟的季節(jié)!柿子,在民間有著“事事如意”的美好寓意!這對于祈求平安喜樂的老祖宗來說,是一件非常吉祥的果品!
棗
棗在我們傳統(tǒng)文化中有著特殊的寓意!棗因為與“早”是諧音,所以很多地方有在結婚的時候,用棗、花生、桂圓、蓮子四種物品來預示“早生貴子”。而且,這幾種瓜果自身也有“子嗣繁多”的特性。所以“棗”單獨放出來也有著“早生貴子”、“子孫滿堂”的美好寓意!
蘋果
蘋果自然不用說,以我們老祖宗的傳統(tǒng)觀念來講,蘋果就是“平平安安”的象征!所以,民間還有稱蘋果為“平安果”的說法。
石榴
石榴的特點便是“籽多”,在民間老祖宗看來,這是“子孫滿堂”的寓意!在祈求平安、團圓的中秋節(jié),擺放上幾顆飽滿的石榴,也是寄托著老祖宗們對自己家族興旺、多子多孫的美好寓意!而且,石榴紅紅的樣子,也有著紅紅火火的美好寓意!
桃子
桃子在我們傳統(tǒng)文化中,有著“長壽”的美好寓意!無論是在我們的神話傳說中、古代的文學作品中,抑或是我們的水墨畫中,很多祝壽之詞,長壽之畫,都是以桃子為主要元素存在的。就比如說壽星手中的仙桃,王母娘娘的蟠桃等等,無不是長壽的象征!所以,中秋團圓之際,供奉桃子,也是希望家中的老人能夠長長久久!
葡萄
葡萄因為其外表都是一串串的,在我們老祖宗看來,這就是多子多福,預示著人丁興旺!同時,這樣的水果,還有著富貴的美好寓意!所以,很多人家中都會擺放一些玉石制作的葡萄用來裝飾,祈求生活美好、家庭富貴!
從古至今,我們拜月、祭祀的風俗,就是中秋的主旋律,同時祈求家人團圓,祈求生活美好,又是當中秋來臨之際,每一個人的美好心愿!
“國慶”一詞,本指國家喜慶之事,最早見于西晉。西晉的文學家陸機在《五等諸侯論》一文中就曾有“國慶獨饗其利,主憂莫與其害”的記載、我國封建時代、國家喜慶的大事,莫大過于帝王的登基、誕辰等。因而我國古代把皇帝即位、誕辰稱為“國慶”。今天稱國家建立的紀念日為國慶節(jié)。
1949年12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四次會議接受全國_的建議,通過了《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日的決議》,決定每年10月1日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告成立的偉大日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日。
國慶節(jié),放假3天:10月1日、2日、3日。這三天是法定的節(jié)假日;經(jīng)調(diào)休后一般放假7天,其余的4天,是正常的周末調(diào)休日。
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節(jié)的叫法有以下幾種:十一、國慶節(jié)、國慶日、中國國慶節(jié)、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日。
十一:從1950年起,每年的10月1日成為了中國各族人民隆重歡慶的節(jié)日。
國慶節(jié):它們通常是這個國家的獨立、憲法的簽署、元首誕辰或其他有重大紀念意義的周年紀念日;也有些是這個國家守護神的圣人節(jié)。
國慶日:把“10月1日”確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日”,即“國慶日”的來歷。
中國國慶節(jié):“中國”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簡稱,故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也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節(jié)”為“中國國慶節(jié)”。
國家象征
國慶紀念日是近代民族國家的一種特征,是伴隨著近代民族國家的出現(xiàn)而出現(xiàn)的,并且變得尤為重要。它成為一個獨立國家的標志,反映這個國家的國體和政體。
功能體現(xiàn)
國慶這種特殊紀念方式一旦成為新的、全民性的節(jié)日形式,便承載了反映這個國家、民族的凝聚力的功能。同時國慶日上的大規(guī)模慶典活動,也是政府動員與號召力的具體體現(xiàn)。
基本特征
顯示力量、增強國民信心,體現(xiàn)凝聚力,發(fā)揮號召力,即為國慶慶典的三個基本特征。
(1)氣溫降得快更干燥
步入10月份,一場較強的冷空氣帶來的秋風、秋雨過后,溫度下降8℃、10℃已較常見。不過,風雨天氣大多維持時間不長(華西地區(qū)除外),受冷高壓的控制,晝暖夜涼,白天往往秋高氣爽。天氣也變得更加干燥。
(2)平均氣溫分布差異大
10月份,我國平均氣溫分布的地域差別明顯。在華南,平均溫度大多數(shù)地區(qū)在22℃以上,海南更高,在25℃以上,還沒有走出夏季;江淮、江南各地一般在15℃-20℃之間,東北南部、華北、黃淮在8-16℃之間,而此時西北的部分地區(qū)、東北中北部的平均溫度已經(jīng)到了8℃以下。青海省部分高原地區(qū)平均溫度甚至在0℃以下了。
(3)冷空氣頻繁南下
從氣候學上知,寒露以后,北方冷空氣已有一定勢力,我國大部分地區(qū)在冷高壓控制之下,雨季結束。天氣常是晝暖夜涼,晴空萬里,一派深秋景象。在正常年份,此時10℃的等溫線,已南移到秦嶺淮河一線,長城以北則普遍降到0℃以下,首都北京大部分年份,此時可見初霜。進入“寒露”后,北方冷空氣的入侵頻率和強度都會加大,氣溫降得快是“寒露”節(jié)氣的一大特點,一場較強的冷空氣帶來的秋風、秋雨過后,溫度下降8℃到10℃是常見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