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是中國農(nóng)歷中一個重要的節(jié)氣,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tǒng)節(jié)日,那么冬至后數(shù)九意思是什么,下面給大家分享關(guān)于冬至后數(shù)九是什么意思,歡迎閱讀!
冬至在我國民間叫做“交九”,也叫“數(shù)九”。所謂“數(shù)九”,就是從冬至(或其次日)這一天開始,每過九天算做一九,連數(shù)九個九曰,九九就過完了,也就是古人常說的“九九消寒”。
古人就是以這種“連冬起九”的方式捱過漫長冬季的。九九過完已是寒消暖至,冬去春來之時,也就是俗稱的“九九艷陽天”了。
冬至的起源于一次國家層面的都城規(guī)劃。早在3000多年前,周公始用土圭法測影,在洛邑測得天下之中的位置,定此為土中。
據(jù)記載,周代以冬十一月為正月,以冬至為歲首過新年,也就是說,周公選取的是經(jīng)土圭法測得的一年中“日影”最長的一天,為新的一年開始的日子。
由周到秦,以冬至日當作歲首一直不變。至漢代依然如此,《漢書》有云:“冬至陽氣起,君道長,故賀……”,直到漢武帝采用夏歷后,才把正月和冬至分開。
但冬至一直排在24個節(jié)氣的首位,稱之為“亞歲”。后來一般春節(jié)期間的祭祖、家庭聚餐等習俗,也往往出現(xiàn)在冬至。
在懷川地區(qū),有一個冬至吃餃子的傳說。上古時期,女媧在神農(nóng)山摶土造人。到了冬天,天寒地凍,女媧捏出的泥人的耳朵紛紛被凍掉,女媧十分著急。 ?于是,女媧就用針線把泥人的耳朵重新一個個縫上。一天,女媧縫好一個泥人的耳朵,把余下的線讓這個泥人用嘴咬住,轉(zhuǎn)身去找剪刀,當她拿著剪刀回到泥人身邊時,一個好主意瞬間在頭腦中誕生了。她用一根線,一頭拴住泥人的耳朵,一頭讓泥人緊緊咬在嘴里,如此,泥人的耳朵就不會被凍掉了。后來,人們在冬至這一天怕凍掉耳朵,也用一根線一頭拴住耳朵,一頭咬在嘴里。時間長了,就把咬線變成了吃餃子,因為餃子的形狀很像耳朵的形狀。冬至吃餃子這一習俗便在懷川地區(qū)傳開了,延續(xù)至今。
冬至,又稱為“冬節(jié)”、“長至節(jié)”、“亞歲”等,是中國農(nóng)歷中一個重要節(jié)氣,大家應該都知道冬至要吃餃子。那么你知道為什么冬至要吃餃子嗎?還不知道為什么冬至要吃餃子的朋友,我們一起來看看冬至吃餃子的介紹。
據(jù)說,每年農(nóng)歷冬至這天,不論貧富,餃子是必不可少的節(jié)日飯。諺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睋?jù)考證,這種習俗,是因紀念“醫(yī)圣”張仲景冬至舍藥留下的。
北方各地都有“冬至餛飩(餃子)夏至面”的診語。需要提示的是有些地方。餛飩和水餃是同一種東西,如河南確山、中牟的水餃也叫餛飩。太康的餛飩俗稱“扁食”等。
冬至為什么吃餃子?據(jù)說是因為餛飩像雞卵,陰陽胚胎,包孕渾涵,似遠古天地混沌未開之象,并取其諧音,將吃餛飩引申為打破混沌、開辟天地之意。另外,民間認為冬至吃餛飩或水餃。可以保護一冬耳朵不被凍。河北灤縣人則認為冬至吃完餛飩后可以使人更聰明。但是在江蘇蘇州。人們在冬至日要吃面。有俗語說:“夏至餛飩冬至面,平平安安直到年?!?/p>
冬至要吃餃子與餃子餡料的選擇和寓意有著直接關(guān)系,最常見的韭菜餡預示著久財之意。最為常見的白菜肉餡即百財之意。香菇最有養(yǎng)生功效,將其包進餃子餡里寓意著鼓財之意,鼓即高起,凸出,香菇的形狀如同向上的箭頭,飽鼓之意,謂之鼓財。最后還有最近興起的酸菜餡,據(jù)說有算財之意。而芹菜餡則為勤財之意,勤即經(jīng)常,頻繁的源源不斷,謂之勤財。
通過小編的介紹,大家知道為什么冬至要吃餃子了吧。冬至要吃餃子與餃子餡料的選擇和寓意有著直接關(guān)系,最常見的韭菜餡預示著久財之意。
冬至(陽歷十二月二十一日或二十二日),為進九之始。古人認為到了冬至白晝一天比一天長,陽氣上升,是個吉日。因此值得慶賀。明、清兩代皇帝均有祭天大典,謂之“冬至郊天”。宮內(nèi)有百官向皇帝呈遞賀表的儀式,而且還要互相投刺祝賀,就像元旦一樣。但民間并不以冬至為節(jié),不過有些應時應景的活動。
南方人在在北京客居旅游的,亦有設(shè)筵祭祀祖先的。同時也邀請同僚或摯友在一起聚餐、餐飲。燕俗則不重冬祭。老北京人向無此舉。
冬至之日,京師各大道觀有盛大法會。道士唪經(jīng),上表,慶賀元始天尊誕辰。道教認為,元始天尊象征混沌未分,道氣未顯的第一大世紀。故民間有吃錕飩的習俗?!堆嗑q時記》云:“夫餛飩之形有如雞卵,頗似天地渾沌之象,故于冬至日食之。”實際上“濕飩”與“混沌”諧音,故民間將吃餛飩引伸為,打破混沌,開辟天地。后世不再解釋其原義,只流傳所謂“冬至餛飩夏至面”的諺語,把它單純看做是節(jié)令飲食而已。
入九以后,有些文人、士大夫者流,搞所謂消寒活動,擇一“九”日,相約九人飲酒(“酒”與“九”諧音),席上用九碟九碗,成桌者用“花九件”席,以取九九消寒之意。
民間還流行填九九消寒圖以供消遣。九九消寒圖通常是一幅雙鉤描紅書法,上有繁體的“庭前垂柳珍重待春風”九字,每字九劃,共八十一劃,從冬至開始每天按照筆劃順序填充一個筆劃,每過一九填充好一個字,直到九九之后春回大地,一幅九九消寒圖才算大功告成。填充每天的筆劃所用顏色根據(jù)當天的天氣決定,晴則為紅;陰則為藍;雨則為綠;風則為黃;落雪填白。此外,還有采用圖畫版的九九消寒圖,又稱作“雅圖”,是在白紙上繪制九枝寒梅,每枝九朵,一枝對應一九,一朵對應一天,每天根據(jù)天氣實況用特定的顏色填充一朵梅花。元朝楊允孚在《灤京雜詠》中記載:“試數(shù)窗間九九圖,余寒消盡暖回初。梅花點徧無余白,看到今朝是杏株?!?/p>
最雅致的九九消寒圖是作九體對聯(lián)。每聯(lián)九字,每字九劃,每天在上下聯(lián)各填一筆,如上聯(lián)寫有“春泉垂春柳春染春美”;下聯(lián)對以“秋院掛秋柿秋送秋香”,稱為九九消寒迎春聯(lián)。然而,不管哪種九九消寒圖,在消磨時日、娛樂身心的同時,也簡單記錄了氣象變化。據(jù)說有經(jīng)驗的老人,還能根據(jù)九九消寒圖,推測出這一年的雨水多寡和豐歉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