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教育的心得體會

| 梓豪

增強社會適應能力:學生心理健康輔導工作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使學生更好的融入社會,形成健康的人際關系和交往方式。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心理教育心得體會,希望大家喜歡。

心理教育的心得體會

心理教育的心得體會篇1

孩子教育一直是我們家長的“頭疼之事”,既想要孩子德、智、體全面發(fā)展,又希望孩子身心健康,可是要培養(yǎng)一個這么優(yōu)秀的孩子,談何容易。通過我們朝陽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家長微課堂,再結合自己教育經驗,深感親子溝通的重要性。

一、親子溝通的方式不當

受傳統(tǒng)教育的影響,多數家長和子女交流時,都以家長自居,自顧自地灌輸大道理,當孩子不愿意接受時,便會拿家長的'權威來逼迫孩子屈服,導致子女與父母之間隔著一條鴻溝,無法平心溝通。

二、掌握與孩子溝通的正確方式。

優(yōu)秀的親子交流能使孩子避免各種心理問題,形成健全的人格,從而樂觀向上。當然,我們也需要根據孩子的性格,選擇正確的方式與之交流溝通。

1、與孩子交流細節(jié)很重要。比如蹲下來,以平等的身份,平視孩子的眼睛來陳述客觀事實啊。

2、在心情不好的時候,一定要避免親子交流,因為這個時候你很容易把負面情緒傳遞給孩子,進而得到負面的回應,從而引爆家長的“爆脾氣”,不妨讓自己先平復心情,在與孩子溝通。

3、當孩子做了讓我們崩潰的事情時,一定要從一數到十平復心情后再陳述事實以及給我?guī)淼母惺堋?/p>

4、多表揚少批評,而正確的表揚應該是就孩子某一方面進行表揚,而不是籠統(tǒng)的“你真棒”,對于孩子不足之處,也應該以客觀之評價及建議取代指責、謾罵。

三、溝通語言很重要

用心溝通,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可能就是世界上最近的距離。語言是心靈溝通的最佳工具,只要運用合理,撥動心弦,就可以走出心靈協奏曲,所以在這方面我們要注意語言要溫柔,積極陽光。

以上是我的一些小感悟,希望我們都能愉快地和孩子們溝通。

心理教育的心得體會篇2

學習高校生心理健康教化這門課程的過程中,我受益匪淺。它幫助我樹立了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它讓我更好的相識了自己,也更有信念創(chuàng)建美妙將來。

這門課程幫助我培育健全的人格。它教會我要英勇的剖析自己,通過自我剖析我發(fā)覺自己也存在肯定程度上的人格偏差。在心理課上,通過老師的教育和書本的指導,我漸漸的起先正視自己。

這門課程幫助我規(guī)劃人生,對將來更加充溢信念。人生的確須要規(guī)劃,剛進入高校的學生,肯定要想好自己的'一生打算做些什么樣的事,按自己的志向,一步一個腳印向踏實的人生目標靠近。人的一生假如沒有目標,沒有方向,恒久是同流合污,得過且過。有些時候,志向也等同于我們的目標,但只是有了志向卻沒有仔細規(guī)劃,在實現的路上歧路多多,看著是大道,走的是岔道,安排往往趕不上變更, 3 / 11

到頭來感嘆行路難,勸慰自己已經追求了過程就不要太再意結果。這是志向與現實出入太大不得不給自己的勸慰。而假如你的確仔細規(guī)劃了你的人生,每一個階段都有自己即定的目標,假如過程出現了偏差就剛好改正,始終讓自己的目標在現實的征途中存在。一旦緊咬目標,你會發(fā)覺你有戰(zhàn)無不勝的力氣,而且會努力為自己的最終志向而奮斗不已。目標清楚與昏昏噩噩根本就是兩種不同人生的選擇,規(guī)劃好你的人生,你會奮不顧身地為志向而努力,而你行動的動力,也是你每一個階段不同的規(guī)劃目標。所以一個好的人生規(guī)劃太重要了,而這門課就很好的幫助了我。

人的靈魂是思想,而思想的基礎是心理。這門課程幫助我塑造了一個自由高尚的靈魂,為我的健康成長供應了指導,為我的將來照亮了道路。

心理教育的心得體會篇3

第一次接觸心理課程是在上大一的第二個學期的時候。我想學校可能是為了減小大學生學習與心理的壓力,為我們排解心中苦悶與壓力才開設了這門課程的。自認為心理還比較康健的我,聽完課后我才真正認識到自己的缺點與不足和需要變更和疏導的地方。從那時開始接觸心理學,同樣也開始慢慢了解心理學。心理健康課為現代的大學生樹立了正確的擇業(yè)觀、愛情觀、價值觀提供了條件。

認真回想一下,心理發(fā)展不成熟,情緒不穩(wěn)定,和一系列的心理生理及社會適應問題往往會導致沖突和矛盾,而這些沖突和矛盾得不到及時解決的話,就會演變成心理障礙,心理疾病。特別是在當今社會,現代大學生都是經歷了殘酷的高考,倍受高考的毒害。為了在競爭激烈的高考中取勝,全身心的投入學習,家長的過度呵護,學校的硬式教育,是我們缺乏生活經歷,而且心理脆弱,意志薄弱,缺乏挫折的承受能力,每每遇到一些問題,總不能很好的處理解決,出現心理問題也不能正確的疏導,以至于出現心理疾病。這只是冰山一角,廣泛的說,競爭的加劇,生活節(jié)奏的加速,是人們產生了緊迫感和壓力感,個人對生活目標的選擇機會增多,從而難以兼顧的.矛盾加劇了內心的沖突,產生了焦慮感,各種心理因素,生理因素和社會因素交織在一起,極易造成當今大學生的心理失衡。心理將康指個體能夠適應發(fā)展著的環(huán)境,具有完善的個性特征,且其認知,情緒反應,意志行為處于積極狀態(tài),并能保持正常的調控能力。生活實踐中,能夠正確認識自我,自覺控制自己,正確對待外界影響,使心理保持平衡協調,就已具備了心理健康的基本特征。

心理教育的心得體會篇4

大學生健康問題是我們大學生目前所關注的重要話題之一,這些知識的學習,有助于我們更好的認識當前大學生中存在的健康問題。大學生是從為數眾多的中學生中選拔出來的佼佼者,在心理上有很強的優(yōu)越感和自豪感。但是與此同時,大學生則承受著更大的壓力和挑戰(zhàn)。大學生往往自視甚高,很容易受挫折,并隨之發(fā)生一系列心理衛(wèi)生問題。相比生理而言,心理健康就尤為重要了,故只談心理方面的問題。

大學生進人大學校園時由于生活環(huán)境學習習慣、人際關系等因素的巨大改變,不少大學生會出現心理適應方面的問題,如何發(fā)現常見問題并找到問題的根源,成為一個迫切的問題。大學生來到學校,面臨的第一個巨大變化就是生活環(huán)境的轉變。90后大學生,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家長看得重、養(yǎng)得嬌,獨立生活能力有些欠缺,甚至有不知道如何洗衣服而把衣服寄回家去洗、同學不叫就忘記起床等現象。另外,一些學生表現出不良的生活習慣,如睡懶覺逛街、打牌熬夜、沉迷于網絡等,大部分時間都浪費在消遣活動中,對美習逐漸失去興趣時間長了,很多學生幾乎淡忘了在大學里還有其他更有意義的事情要做。

心理健康是大學生掌握文化科學知識的`重要保證,有了良好的心態(tài),不僅能取得好的學習效果,而且有益于終身的發(fā)展。只有健康的心理素質和健康的生理素質相結合,加之其他積極因素的相互作用,大學生成才就有了可靠的內在條件。優(yōu)良的心理素質在青年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對我們以后的生活都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心理教育的心得體會篇5

參加了教師心理健康遠程培訓,聽了主講老師的專題講座,就像高山上的一股清泉,滋潤了我?guī)锥让糟男撵`;就像沖破曉霧的第一道陽光,使我豁然開朗!加強心理健康教育是當前教育改革在新形勢下的新視角,使我懂得心理健康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促進學生身心全面和諧發(fā)展和素質全面提高的教學活動。現今社會不僅要求我們具有健康的身體,而且需要健康的心理狀態(tài)和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經過這次心理健康教育的學習,我的收獲很大。

一、教師自己必須是心理健康的人

通過一線的教學經歷,深深的體會到教師自身的心理健康直接影響到身邊的人,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確理解學生的行為,更無法巧妙地處理學生問題,輕則影響師生關系,重則可能傷害學生心靈。因此,為了更好地教育學生,教師自己首先必是心理健康的人。一位優(yōu)秀的教師應該能夠處理好兩個方面的關系——既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同時也重視自己的心理健康。身為教師,只有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不斷學習和掌握新的知識,盡快適應新的教學觀念,掌握新的教學方法,達到新的教學要求,才能尋求新的發(fā)展,也才能真正擁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師不斷地接受新知識,開拓自己的視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問題,以更平和的心態(tài)對待生活和工作,更少地體驗到焦慮和挫折,對維護心理健康有重要意義。

二、“了解學生”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前提與基礎

大多數家長的觀點:只有上好大學才能找到好工作!大家站在成人的立場上,規(guī)劃孩子前進的方向、前進的步伐,甚至是前進的速度??墒?,孩子究竟是怎么想的?學生究竟需要什么?我們?yōu)楹⒆幼龀龅囊?guī)劃是否符合孩子的身心發(fā)展?這些問題被我們一再忽略,甚至扔到了一邊。于是,郁悶、焦慮、脆弱、自卑、孤僻、逆反......一系列心理問題在成人的主觀臆斷、行為干預下,進駐了孩子的內心。

心理健康教育注重的是師生間的溝通與理解,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必須研究學生生理特點、了解孩子心理需要與訴求。我們必須明白,青少年時期是孩子生理各方面快速發(fā)育的時期,矛盾動蕩性是其心理基本特征,青少年認知旺盛,自我意識迅猛發(fā)展,情感豐富且不穩(wěn)定,開始出現了許多成人需求,同時開始出現心理反抗。只有了解了孩子的這些特征,我們才有可能對孩子的行為表象做出理性的分析,從而找到孩子心理問題的癥結所在,并做出適當干預。

三、經常關注特殊學生的心理輔導

對待問題學生更應該盡心盡責,遇到問題學生怎么辦呢?一定要充分發(fā)揮班集體的作用,在寬松平等的班級氛圍中,加強對學生心理的團體輔導,通過主題班會的形式,充分發(fā)揮班會活動課的集體心理輔導效應。針對特殊學生的.特點,有側重地選擇團體輔導的主題。如自信心教育、青春期教育等。采用講座法、認識法、表演法、角色扮演和行為訓練等多種方法來激發(fā)學生積極參與的內在動機,并在活動中得到領悟。通過一系列的團體輔導活動,不僅讓全體學生獲得心理健康方面的有關知識,也拉近了同學間、師生間的距離,融洽了師生關系。

在考慮學生一般心理規(guī)律的同時,也要對暴露出來的個別學生的個別心理問題進行疏導幫助。在對學生的個別輔導中,一方面通過心理學教師的個別咨詢輔導,另一方面也進行了個別談心與輔導。通過學校開通的心理咨詢箱,打通教師和學生的心理通道,及時了解學生的真實思想,幫助學生解決心理困惑。

時代的發(fā)展,對人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擁有健康的心理是現代人必須具備的條件和基礎。從素質教育的著眼點來看,健康的心理是孕育良好素質的保障。心理健康教育對我來說,永遠受益,因為心理健康教育影響我的生活,影響我的工作,影響我的人生......它會讓我更為自信,更為坦然地接受一次次的挑戰(zhàn)!為了孩子們能夠真正健康快樂地成長,我會繼續(xù)學習,繼續(xù)關注心理健康教育問題,提升自身人格魅力,并將所學運用到自己的工作中去,更好的促進教育工作!

335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