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暑期培訓心得:且行且思
說起“跨界學習”,我的腦海里總想起海云制作的那張圖:一顆爆炸的核彈。這顆“跨界核彈”的核心是童心文化,其釋放出巨大的能量,指向兒童的生命教育,指向兒童創(chuàng)造、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指向每一個孩子的真實生長。
一、明確“跨界”意識
信息時代,是知識大爆炸的時代,知識更新的速度快得在眨眼間就翻過千篇。傳統(tǒng)觀念下的教師,是單純灌輸本學科知識,牢固學科本位意識,始終將本學科知識凌駕在其他學科知識之上。然而,信息時代知識的“不確定”無疑是給這樣的模式有力的棒擊。傳統(tǒng)的以灌輸知識和傳遞學科特征為主的課程認識觀,需要發(fā)生根本的改變。“一切為了孩子,為了孩子的一切”,一個心里真正裝著孩子未來的教師,應當跟緊孩子發(fā)展的渴望,順應時代發(fā)展的需求,順應兒童自然生長的天性,拔除學科本位的籬藩,帶領孩子走向更為廣闊的自由天空。
二、尋找“跨界”路徑
1.尋找切入點,實現(xiàn)學科共融
每門學科都有其非常牢固、專業(yè)的理論知識,這是學科屹立不倒的支撐。但,天下之識并非單獨發(fā)展,孤立自封,而是呈現(xiàn)出互相交融、互相貫穿的網(wǎng)狀結構。比如,攝影和寫作之間,看似單項平行的兩個知識領域,卻有著很多相似的地方。攝影要求畫面簡潔,突出主體;寫作則要抓住重點,描寫做到有詳有略,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攝影講求構圖技巧,也就是關注畫面上的布局、結構,使畫面中的客觀對象比現(xiàn)實生活更具有表現(xiàn)力,能一下子就攝住觀者眼球;對于寫作而言,也要執(zhí)著追求“結構美”,結構好比文章的“骨骼”,讓表現(xiàn)主題的各個材料“言而有序”,清晰呈現(xiàn)作者的思路。攝影是門光影藝術,如果沒有光,就像雕塑家沒有泥土,畫家沒有顏料,光影對于攝影的重要性,折射到寫作中,就是生動形象描寫對于寫作的重要意義。從這些方面來看,無論是從攝影角度看寫作,還是從寫作角度反思攝影,只要找到切入點,就能很快融通,輕松實現(xiàn)跨界。其他學科,亦然。
2.培植興趣點,保持探尋激情
“親其師,信其道”良好的師生關系是保證教育教學質量的首要條件。作為一名小學教師,和學生有共同話題,和學生保持同樣的興趣愛好點,在教育引導學生時會更加輕松,更能走近學生心田。記得在橋頭小學交流時,我們班的大課間活動項目是推鐵環(huán)。當時孩子們已經(jīng)玩得相當溜了,鐵環(huán)呼啦啦朝前滾,孩子們歡悅地跟在后面跑,笑聲極具感染力。我在一邊看著,心癢難耐,于是走向學生,請他們教我。學生們更樂了,個個爭當我的小老師。鐵環(huán),在無意間架起了我和學生之間的心橋,交流溝通、教育引導從此暢通無阻。
我們每個人心里,都有一顆童心,那顆心對世界永遠保持著好奇,對新生事物永遠有著探尋的渴望。我們需要把這顆童心找出來,培養(yǎng)廣泛的興趣愛好,讓童心映照童心,讓童心點亮童心,這樣才能真正意義上接納、理解那些幼小的生命。“你要的,我有!”
三、積極“跨界”實踐
1.在閱讀中保障
一個人的閱讀史,就是他的精神發(fā)展史。閱讀面寬了,視野自然就寬,心胸格局就大了。廣泛的閱讀,廣泛的涉獵,是跨界實踐的重要保證?;叵脒@么多年自己的閱讀狀況,只能汗顏。好像也讀了,可是,腦海里為何空空如也?!時間太碎。碎片化的閱讀,不夠深入,沒有思考的空間和時間,一略而過,不留痕跡。范圍太小。喜歡看悠閑輕松的散文,艱澀困頓的專業(yè)書籍翻開一兩頁,倦意襲來,丟開。規(guī)劃全無。曾經(jīng)也信誓旦旦,在多長時間內(nèi)讀完幾本,可后來都泡水泡湯,縱著自己游蕩。在“跨界學習”風暴面前,都改了吧!
2.在實踐中強化
教育的本質,是師生相互活動。在活動實踐中,知識才能“活”起來。如何讓“跨界學習”“活”起來?實踐!潘兆良老師的童畫教育,城南的“手指上的閱讀”,海云的“小農(nóng)場 大課程”都真切地向我們展示了“跨界”的魅力。
這些成功的案例,可以借鑒,但不可以復制。我怎樣在自己的教室打開一扇瞭望世界的窗口呢?一些正在做的活動繼續(xù)開展下去:和武警中隊聯(lián)誼,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之情,增強民族自信,感受軍人的自律自強,感染軍人氣質;引領孩子們關注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之二十四節(jié)氣,畫節(jié)氣、唱節(jié)氣、玩節(jié)氣;取得音體美老師的支持,引領孩子們在古典詩詞里玩樂,等等。也可以和同軌老師結對,你到我班上幾節(jié)課,我到你班講幾節(jié)課,教室“流動”起來了,學生“流動”起來了,一切都是新鮮的模樣。
“跨界”,從有界,到無界,從有限,到無限。路漫漫,我們且思且行,且行且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