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村第一書記《梁家河》心得
去年國慶節(jié)前,我去延川縣梁家河村、富平縣習仲勛紀念館參觀學習,這是來陜三年的一個心愿終于完成。最近又讀了《梁家河》這本書,對梁家河這個改變習近平人生命運的地方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習近平說,“我人生第一步所學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這是有大學問的地方”。
梁家河的“大學問”在哪兒?習近平給出了明確回答:“梁家河村子實際上是我們整個延安地區(qū)的一個縮影”。 “你別小看這一村的人,也是人才濟濟,給他們場合,給他們環(huán)境,都是‘人物’,他們有很多讓我敬佩之處”。 “作為人民的公仆,陜北高原是我的根,因為這里培養(yǎng)出了我不變的信念:要為人民做實事!”。
從人生經歷角度,我體會習近平在梁家河最難能可貴的是:在逆境中磨煉意志,在奮斗中增長才干,在追求中展現抱負。正所謂“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在逆境中磨煉意志
每個人的一生中都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困難。少年習近平的人生困難是少有的。從10歲起受父親習仲勛冤案的牽連,遭到歧視。家被查抄,隨母親住到中央黨校。因為他有一股倔勁,不甘受欺負,得罪了造反派,被作為“黑幫”的家屬揪出來,造反派說他夠槍斃一百次了,小小年齡就遭遇了生死考驗。他被抓進派出所、又送少管所,由于少管所床位滿進不去,同意他去延安插隊,相當于流放。然而,那里糠菜半年糧和半乞討為生的艱難生活狀況遠遠超出了他的想象,陌生的環(huán)境和周遭不信任的眼光,讓這個15歲的少年處在了人生最孤獨的境地。于是,他請假回京,但悲劇的是他被當作“倒流”人口抓起來,關進派出所四五個月,被強制干重體力活,這可能是他人生中最黑暗的一段時光。很難想象一個十幾歲的孩子是怎樣挺過來的?但習近平卻不這樣認為,他的倔強性格中蘊藏著剛強。他想不是夠槍斃一百次了嗎?都一百次了還怕什么?在去延安的專列上知青們全都哭,只有他在笑。車下送行的親屬說,你怎么還笑啊?他說“我不走才得哭啊,我不走在這兒有命沒命我都不知道了,我走不是好事嗎?你們哭什么呢?所以他們就破涕為笑了”。再次回到梁家河的習近平像變了一個人,我想信他是真正認識到了眼前的處境和未卜的命運,從此開始了自立自強脫胎換骨的轉變。他用實干苦干從不“撒奸兒”(偷奸?;?的表現贏得了村民們的贊許;他用樸實的態(tài)度、豐富的書本知識、團結人的方法吸引著干部群眾,得到了全村人的信任;他頑強地過了“五關”:跳蚤關、飲食關、生活關、勞動關、思想關,由農活兒、屋里活兒什么都不會,到什么都會。梁家河陡峭的山路展示了他挑擔的體魄,梁家河帶冰渣的河水見證了他堅強的意志,梁家河人看到了一個北京娃變成了農民娃。
在奮斗中增長才干
在梁家河的七年是習近平艱苦奮斗的激情歲月,他用知識、熱情和責任改變山川、改變村莊、改善群眾生活,同時也磨煉出了自己堅定的信仰。他用科學知識和敢想敢干精神創(chuàng)造了多項第一:建成了全省第一個沼氣池,實現了家家戶戶煮飯不用柴,點燈不用油,村民們再也不為缺柴少油熬煎;打了村上第一口甜水井,讓村里人吃上干凈的自來水,至今仍在使用;筑起了第一座水墜壩,造出了村里最好、最平整的一塊土地,留下了一份永久的財富;成立了村鐵業(yè)社,為村民修農具、打農具,方便了群眾,降低了成本,節(jié)省了時間;辦起了村代銷店,基本備齊了社員生活需要的煤油、火柴、肥皂、食鹽、糖果等商品,方便了社員生活;辦起了縫紉社、磨房、菜園;他在趙家河村搞社教時,還為趙家河建起了第一個男女分開的廁所等等,都充分體現了他的實干苦干精神,同時也展現了他的勤奮好學品質和過人的智慧與才能。愛看書是梁家河人對他最早的印象,看書學習鉆研讓他增長了知識,在實踐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他辦沼氣只所以能夠成功,就在于他細致的鉆研,事前把能想到的問題都想到,帶著問題去考察學習,他的認真細致精神受到了被考察單位的稱贊。他打水墜壩就是從新聞中學到的科學知識。他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fā),從群眾需要出發(fā),所以他辦起的鐵業(yè)社、代銷店都受群眾歡迎。他不僅團結人更會用人,發(fā)揮每個人的特長。他敢于擔當,敢于決策,雷厲風行,不干則已,干則必勝。
在追求中展現抱負
在梁家河的七年,為追求政治上進步,他先后寫了八份入團申請書,終于獲得批準加入共青團;先后寫了十份入黨申請書,終于獲得組織接納。這其中有多少失望就有多少堅持,七年跨越了五個“臺階”:入了團、入了黨、當了村支書、評為先進知青、上了大學,而他真正的追求是為人民、為人類做實事的宏大目標。他在指導畫宣傳畫時說,“這幅畫上的人物,代表的是全國人民,不只是梁家河人”。他在建沼氣時想到的是,“如果長期使用化肥,就會造成土壤板結。咱陜北土地瘠薄,若能使用沼氣肥,就能改良土壤,提高產量。推而廣之,如果全世界都能使用沼氣肥的話,既清潔環(huán)保,又改良了土壤,這是多么好的一件事!”“人來到世上,就要為人類辦好事”。他的這種抱負在后來的從政生涯中得到充分展現,從正定到福建,從地方到中央,從一地扶貧到全國脫貧攻堅,為世界減貧提供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學習梁家河精神
什么是梁家河精神?《梁家河》一書編寫者給出了清晰的答案:“回顧青年習近平在梁家河的七年歲月,對比梁家河的今昔變化,站在新的歷史方位,人們時時感受到,梁家河這個坐落在陜西北部的小村莊,深深包含著為民造福的初心、追求真理的精神、埋頭苦干的作風、攻堅克難的意志,成為每個懷揣夢想、甘于奉獻的青年人的向往之地,更是無數牢記使命、砥礪前行的共產黨人的精神高地”。
怎樣學習梁家河精神?作為扶貧干部,我體會應努力做好以下五個方面:
一是牢記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學習習近平同志為民造福的初心和情懷,時刻牢記我是人民的公仆,時刻不忘我的飯碗是黨給的,碗里盛的是人民的辛勞,要為人民服務,要真扶貧扶真貧,努力幫助貧困群眾脫貧致富。
二是加強學習提高脫貧攻堅本領。學習習近平同志“一物不知,深以為恥”的求知精神,不斷提高脫貧攻堅的能力。把握脫貧致富規(guī)律,吃透政策精神,摸清貧困狀況,找到致貧原因,對癥幫扶。
三是樹立埋頭實干的作風。學習習近平同志“干活不撒奸兒”的作風,實實在在為貧困群眾一件事、一件事地去辦,不圖名不為利,反對和抵制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和弄虛作假行為。
四是磨練攻堅克難的意志。學習習近平同志“百煉鋼化為繞指柔”的頑強意志,客觀面對社會現實,不浮躁不消沉,深入群眾之中汲取營養(yǎng)和智慧,不斷增強克服困難的信心和勇氣。
五是增強抵制腐敗的免疫力。學習習近平同志廉潔奉公的優(yōu)秀品質和反腐倡廉的堅定信念,努力推動把扶貧政策不折不扣地兌現給貧困群眾,不以項目建設、產權改革等名義損害農民利益,不干預扶貧項目招投標,不花一分扶貧資金,不白吃群眾一頓飯。
以上也是近三年來我對自己的要求,對照梁家河精神還有不小差距。雖然我已退休近兩年了,但我愿以梁家河精神激勵自己,為脫貧攻堅貢獻自己微薄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