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關個人學習梁家河心得體會

| cwl2

2020年6月30日,在中國共產黨建黨97周年的前夕,我們人社局43名同志在王宏局長的帶領下,懷著無比激動和崇敬的心情來到延安市延川縣的梁家河村參觀學習。

我們先后參觀了梁家河村委會、村史館、陜西第一口沼氣池、知青淤地壩、當年知青三處居住地等。每到一處,大家聚精會神,認真聆聽講解,現場感受了當年習近平總書記知青歲月的學習、生活、工作和勞動場景,了解了當年習近平總書記和知青們在梁家河村住窯洞、睡土炕,與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的場景,大家深深被習近平總書記扎根基層、愛民為民的熾熱情懷,敢于擔當、開拓創(chuàng)新的實干精神和艱苦奮斗的意志所感染。

習近平總書記曾說,我的人生第一步所學到的都是在梁家河獲得的,“不要小看梁家河,這是有大學問的地方”。在梁家河插隊的七年,青年習近平在與群眾一塊苦、一塊過、一塊干的過程中,實現了從迷惘、彷徨到充滿自信的轉變,孕育了他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形成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源泉,進而獲得了投身偉大事業(yè)的強大精神力量。在他身上體現出的“三種精神”深深感染了我。

一是“崇尚學習”的精神。“那個時候,除了勞動之外,一個是融入群眾,再一個就是到處找書、看書”習近平總書記回憶道,“白天勞動、晚上看書”成為習近平總書記知青歲月的生活常態(tài)。在梁家河的7年,他 “癡迷”于讀書,涉獵廣泛,有古代的、現代的,有中國的、有外國的,有文學的、哲學的、自然科學的等等,也留下了“30里借書、30里討書”的生動故事。這種勤奮好學的精神,貫穿習近平總書記的人生。我要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這種孜孜以求的尚學精神,向書本學,向實踐學,不斷增強工作能力和為民服務的本領。

二是“自強不息”的精神。習近平總書記15歲從北京來到陜北的一個山溝農村里,舉目無親,面對艱難困苦,經受重重磨練,與群眾一起開荒、種地、放羊、鍘草、挑糞、拉煤、打壩,闖過了跳蚤關、飲食關、生活關、勞動關、思想關,使他逐步融入農村生活,學會了農活技術,學到農民的實事求是、吃苦耐勞、自強不息的精神。“艱難困苦,玉汝于成”,習近平總書記自強不息、不畏艱難困苦的精神啟示我們,經歷就是財富,苦難也是鍛煉,學會吃苦是人生的必修課。艱難困苦磨礪堅強意志,有了堅強意志,站位就高了,眼界就寬了,心胸就開闊了,就能經受住各種風險和困難考驗,堅韌不拔、充滿自信地沿著正確方向前進。

三是“創(chuàng)新實干”的精神。習近平總書記當梁家河當知青和大隊黨支部書記的時候,從梁家河的實際出發(fā),從群眾的根本利益出發(fā)習,帶領干部群眾建淤地壩,增加糧食產量,挖水井,解決村里吃水的問題;修建了陜西省第一口沼氣池,為村里建起了磨坊、裁縫鋪、鐵業(yè)社等,件件事辦到群眾的心坎上,推動梁家河貧困面貌發(fā)生變化,改善了村民生活。這體現出習近平總書記“要為人民做實事”的擔當、毅力、勇氣和決心。我要牢記總書記“空談誤國、實干興邦”的教誨,以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和堅韌不拔的頑強意志,從實際出發(fā)謀劃事業(yè)和工作,體現責任擔當。

參觀學習結束后,我不斷思索。梁家河已經不僅僅是一個山溝農村的名字,更代表的是一種信念一種力量,它是我黨建黨之初的信仰,是延安精神的傳承,是不忘初心的體現,它忠實踐行著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我要從總書記的成長歷程中汲取深厚養(yǎng)分,尋找力量源泉,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不斷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不斷在工作和學習中磨礪自己,為“助力西安追趕超越,建設幸福新城”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2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