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師德規(guī)范心得體會

| HT

當我們積累了新的體會時,可以尋思將其寫進心得體會中,這樣就可以總結(jié)出具體的經(jīng)驗和想法。那么問題來了,應該如何寫心得體會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學習師德規(guī)范心得體會,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學習師德規(guī)范心得體會1

法國著名作家雨果曾說過:“花的事業(yè)是尊貴的,果實的事業(yè)是甜美的,讓我們做葉的事業(yè)吧,因為葉的事業(yè)是平凡而謙遜的?!睂τ趶氖陆逃ぷ鞯慕處焷碚f,提高師德師風,做一個好的教育工作者顯得十分重要。

一、有高尚人格,塑造美好心靈的本領

教師的一言一行,無時無刻不影響著學生,教育著學生。當我們用自己的行動給學生作出表率時,也同時給學生指明了行動的方向。作為教師,我們要嚴格要求自己,自覺遵守學校的規(guī)章制度,以身作則,以德服人,以身立教,為學生樹立起楷模的形象。一名稱職的教師要以對歷史、對社會、對家長、對學生高度負責的精神,努力做好教書育人過程中每個環(huán)節(jié)的工作。教育的神圣還在于在我們塑造學生靈魂的同時,也在塑造自我的靈魂,并不斷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這恐怕是其他任何職業(yè)所無法比擬的。的確,在一個個鮮活的孩子面前,只有不斷地提高、完善自己,才能夠讓自己在“教師”這個稱號面前毫無愧色。

二、有春風化雨、言傳身教的技藝

我國近代教育家夏沔尊說:“教育之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能稱其為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边@是對教師情感素質(zhì)的要求。教育不僅是認知過程,更是情感交流過程。經(jīng)驗表明,情感可促使學生自覺接受教師的教誨,養(yǎng)成良好的認知習慣,行為習慣。其中熱愛學生是教師必備的道德情感。陶行知提倡“愛滿天下,”魯迅強調(diào)“教育植根于愛”,別林斯基則認為“愛是教育的工具,也是鑒別教育的尺度。”教師對學生的愛首先表現(xiàn)為對全體學生的尊重、信任、理解、把愛灑向全體學生。其次,要嚴愛結(jié)合,恩威并重,嚴格管理,嚴格要求,嚴而有格,嚴而有效。三是在日常生活上對學生友善、溫暖和關懷。課后與學生交友,讓他們掏心里話,撲捉熱點。

三、有刻苦鉆研、嚴謹篤學的理念

要成為當今合格的教師,就必須樹立終生學習的理念,不斷更新充實自己的學識。蘇霍姆林斯基曾提出:“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需要有一桶水?!苯處煾鼞撌且粭l清澈的,不斷流動的小溪,吸引著學生到你身邊來汲水。一名優(yōu)秀的教師,除了必須熟練掌握專業(yè)學科知識和教材教法之外,還要“如饑似渴地學習新知識、新技能、新技術,拓寬知識視野,更新知識結(jié)構(gòu),不斷提高教學質(zhì)量和教書育人本領。要養(yǎng)成求真務實和嚴謹自律的治學態(tài)度,恪守學術道德,發(fā)揚優(yōu)良學風”。身體力行,以自己的光彩,自己的魅力來感召我們每一位學生。

四、有淡泊名利、堅守教育的信念

社會的發(fā)展和人性本身的弱點使人的物欲不斷膨脹,不斷膨脹的物欲必然帶來心理的不平衡,必然帶來精神的空虛,物質(zhì)和精神的落差。比克納的天職圖景:“是你深沉愉悅與外部世界深沉渴望之間相遇交融的圣地。”多么令人向往,袁榕、斯霞、李吉林、于永正,賈志敏等老一輩教育家他們以從事教育為榮,將畢生的精力都無私奉獻在三尺講臺上,工作著、享受著;王崧舟、竇桂梅等年輕的特級教師又何嘗不是這樣,贏得學生、同行的廣泛贊譽。但反觀我們四周,有多少人懷抱著這樣的憧憬啊?甚至于有人甘愿在這樣頹廢的日子里,度過自己人生當中最美好的青春年華。甘愿成為毫無追求的人,淪為匠氣十足的人,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習以為常,麻木倦怠。

既然選擇了作為一名教師,我們所做的一切就無關于名利。是的,我們的工資很微薄,我們責任是那么重,我們?nèi)蓊佉惶焯焓ス鉂?,我們的白發(fā)日日增多,既然選擇了,那我們就堅守吧,就為這最后一片凈土。

學習師德規(guī)范心得體會2

作為教師,都愿意與有道德的人接近和交往,當然也愿意接近有道德的學生,學生也愿意與有道德的人接近和交往,當然也愿意接近有道德的教師。所以,要做一個讓教師和學生都愿意接近的教師,本身就應當是一個有道德的人。學生在學校里學習,既受同學的影響也受教師的影響,而主要是受教師的影響、學生愿意接近的教師,比學生不愿意接近的教師,對學生的影響要大。

由此可知,作為教師,你要把學生培養(yǎng)成大家都愿意接近的人,你就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而你要使學生成為有道德的人,就要讓學生愿意和你接近,以便對學生施加大的影響。因此,你自己就首先要成為有道德的人。

學識只能滿足學生一時的求知愿望,真正打動學生內(nèi)心的,是人格和道德的力量。這力量才是長久的,它將影響學生的一生,是學生未來的立身之本。因此,就對學生一生的影響來講,學識、權力、外表等加在一起,也遠不如道德重要。一個教師當已失去對學生構(gòu)成影響的所有因素,其在學生心目中的真實情感才會真實地顯露出來,對其師德師風的評價才最可信。就這一點而言,在三百六十行中,只有教師職業(yè)才可以用“蠟燭”來加以形容,道理就在于此,心得體會《關于師德師風學習的體會》。這也正是這個職業(yè)的崇高之處。

好的師德師風的一個具體表現(xiàn),就是師生之間保持一種人格上的平等。相互學習、相互尊重。“一日為師,終身為父”是告誡教師:一是即使只當了一天的教師,對學生也要負責任。既然為“父”,就要遵循“子不教,父之過”的古訓。二是當學生有了成績或成了氣候,不要借“父”名抬高自己或去借學生的“光”。三是當學生犯了錯,應主動承擔起“子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之責任。做到了這三條,才是理解了“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的真正的含義,也才算具有師德。

各行各業(yè)的職業(yè)道德各有其自身的特殊要求,但也有很多共性的方面。其中一個共性的要求就是,無論從事何種職業(yè)的人在單位里、家庭中或是社會上碰到什么不順心的事,都不能把這種事所造成的不良情緒轉(zhuǎn)移到你服務的對象上。你的錢包在上班的路上被人偷了,你昨晚同家人吵架了,或者你的職稱職務沒有順利提升,由此產(chǎn)生了氣憤、懊惱、悲傷和煩躁,這是人之常情。但是當教師站在講臺上,面對學生時,你的角色就要轉(zhuǎn)移到教師這里來,而不能停留在馬路、家庭和領導者那里。做到這一點很不容易,這應是師德和職業(yè)道德中比較高的要求,是一種境界。達到了這一境界,其師德二字之后才配得上加“高尚”二字。

良好的師德師風的形成,絕非一朝一夕,在制度約束的基礎上,也需要廣大教師提高自律意識,自覺改正自己生活、工作中的不良習慣,在學生中樹立起良好的師德師風。

學習師德規(guī)范心得體會3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他們不僅是學生知識的傳播者、能力的培養(yǎng)者,更是學生思想品德的引導者。育人的重大責任就落在了我們每一個教師的肩上。這次培訓我重點學習了《師德與師愛》這一內(nèi)容,讓我受益匪淺。

前教育部部長周濟曾在全國師德論壇上提出:“師德師教師最主要的素質(zhì),是教師之靈魂。教師的理想信念、師德、人格魅力直接影響到學生的思想品質(zhì)和道德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高尚而富有魅力的師德就是一部活的教科書?!弊鳛楫敶處?,為了培養(yǎng)適應新時代要求的人才,必須具有良好的師德修養(yǎng),愛崗敬業(yè),以德育人。

熱愛學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讓學生體會到教師的愛更困難,作為教師的我們必須從點滴做起,做到嚴中有愛,愛中有嚴。愛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熱愛別人的孩子是神圣,我知道這道理做教師的都明白,但真正做到就不是那么的簡單了。我深知,只有這樣的愛才是教育學生的基礎,學生才會慢慢體會到。另外,愛要有原則,我對學生始終堅持嚴格、平等,嚴慈相濟,尊重每個學生的人格,對學生的學習、生活、做人都毫不松懈。并且課下耐心輔導有困難的學生,經(jīng)常查閱資料,上網(wǎng)搜一搜好的教育成功案例。因為我想做一名優(yōu)秀的,學生心目中的好老師,所以我要學會用無私的愛照亮孩子的心靈。

師德不是簡單的說教,而是一種精神體現(xiàn),一種深厚的知識內(nèi)涵和文化品位的體現(xiàn)!師德需要培養(yǎng),需要教育,更需要教師每個人的自我修養(yǎng)。正人先正己,教育者必須自己先受教育,可見,為人師表必先修養(yǎng)鍛煉自己的品德,才能成為學生的表率。每次學習和培訓,都讓我收獲頗多,也有所感悟:今天的學生應該如何去教育?我們教育第一線的工作者該如何提升自己?我想,首先要有高尚的師德和師愛;二要樹立較強的科研意識,要有刻苦鉆研教學藝術的精神,善于反思,敢于探索。三要不斷學習,努力去提高自己全方面的能力,做好教書育人的偉大事業(yè)。

總而言之,通過本次遠程培訓中《師德與師愛》的學習,我認識到加強師德修養(yǎng)對自己教育教學工作的推動作用。我相信自己在今后的教育生涯中一定會不斷提高對教師道德的再認識,規(guī)范自己的行為,隨著時代的前進,不斷地更新自我,以身作則,率先垂范,真正做到寓德于教,為人師表。

465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