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淑敏不僅僅是一位著名的作家,她同樣是一位慈祥而又可愛的母親。
在《混入北圖》這篇文章中,畢淑敏的母愛與她對兒子的教導(dǎo)更是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
在那時,北京圖書館是最大的圖書館,哪里有各種各樣不一樣種類的圖書,但那里卻有規(guī)定:只對成年人開放。不知是不是遺傳了畢淑敏,她的兒子從酷愛看書,對文學充滿了好奇心與求知欲。當他長到十幾歲已經(jīng)是個小伙子的時候,畢淑敏在他苦苦的要求下,不得不帶兒子“混入”北圖,滿足孩子向博覽全書的愿望。
本文主要講述了畢淑敏到兒子進入北圖的過程和看書的過程。其中詳寫的是進入的過程。在過程中,運用了心理描述和生動的動作描述,表現(xiàn)了母子二人害怕被識破的心境,但兒子也急切想去看書的復(fù)雜心境。在好不容易進去后,兒子恨不得把全館的書都看一遍,所以,他直到閉館才依依不舍的離開。
所謂: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在畢淑敏的這篇文章中,充分的體現(xiàn)了兒子對讀書的渴望,甚至把博覽全書為夢想。的確,在我們少年時代的時光是很寶貴的,我們在學習上,不因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而是多多去闖闖,在豐富的經(jīng)歷和閱歷下,就能夠讓你體會到世界是包羅萬象的。在青春時,何不去拓展自我的領(lǐng)域,為夢想努力,像畢淑敏的兒子一樣,有志氣:“長大必須要光明正大的從正門走進北圖,因為那是貴賓的通道!”
經(jīng)過我東擠西擠的時間,我最終看完了這本書。這本散文中大部分都是先敘后議的結(jié)構(gòu),先完整的講完一個故事后再在文章的結(jié)尾抒情,好似一篇生活故事的讀后感。并且語言張曉風通俗,好似正在與讀者對話。
那里面有吸引人的故事,也有深含哲理的議論。有一篇文章最適合現(xiàn)代的人去品讀―――《最單純的生活必須品》,這是篇作者在看了《森林王子》中的一句經(jīng)典語言:“讓我們得到最單純的生活必須品”的感悟。我能夠設(shè)想一下問一個城里的孩子或鄉(xiāng)下的孩子,人生存最基本的三要素是什么?城里的孩子必須會不屑一顧地回答:“不就是脂肪、蛋白質(zhì)和碳水化合物嗎?”鄉(xiāng)下孩子聽了必須會茫然地說:“脂肪、蛋白質(zhì)和碳水化合物是啥?不就是豬油、雞蛋和糖嗎?人不吃那些照樣能活。俺只知人生存只要柴火、水和糧食。”你更認同那一個?若你不明白什么是最單純的生活必須品。就想想,五千年前人們走遍天下要帶什么?不就和鄉(xiāng)下孩子回答的差不多嗎?而此刻人們出游,就要帶上一大堆——什么防曬的,防蚊的,防野獸的,防……當然還有衣服、碗,筷……也許你會認為是現(xiàn)代人想得周到,把什么都研究到了。其實是古人認為一些意外都是能夠抵抗的,重要的是人要活下去。
回想當今,人們對城市生活的物質(zhì)生活的厭倦了。都開上車去找個青山綠水的地方去放松,殊不知自我把城市的污染帶進了青山綠水。此刻城市的發(fā)展都在想著人定勝天,要用人的力量去改變世界,其實這也是把自我發(fā)展的歡樂建立在大地的痛苦之上。除了城市建設(shè)方面,一些城市的水和空氣都在受到污染。我們想要吃的純凈水都包含亂七八糟的雜質(zhì)。為博人們歡心的“水”,美其名叫成各種好聽的飲料讓人們癡迷得不能自拔。在人們生活的周圍是飽含懸浮顆粒與雜質(zhì)的“風”。看看周圍多少人受著此刻生活帶來的疾病的煎熬。
在小學六年級的一次科技發(fā)展的有利有弊的辨論上,我果斷的站在反方的立場上。我列舉了世上許多發(fā)明所帶來的副作用。如電腦讓人失去思考本事、汽車讓人們的行走本事退化,電視讓人失去溝通本事……生活上雖然帶來了方便卻以喪失我們的基本本事為代價。
畢淑敏的這篇文章頗有道家的反璞歸真思想,讓許多現(xiàn)代人開始深思:“這是我們要的生活嗎?”
畢淑敏的散文比較張曉風的散文更加通俗,她的筆風也許沒有張曉風那么優(yōu)美,可她用最樸質(zhì)的話語譜寫著人生的樂章。
《心境防割》一個多么令人深思的題目?。≡谏钪?,傷口,真的能夠不存在嗎?一個小小故事,卻引出了令人嘆服的道理:一雙捻進了500根高彈鋼絲的手套,卻無法擋住小小的荊棘。所以,人的一生也是不可能是沒有創(chuàng)傷的。其中,我最喜歡“更不消說,人是不能無時無刻都裹在鋼絲里面的。那樣我們將喪失對人間百態(tài)的靈敏觸碰和對風花雪月賞心悅目的嘆息?!比藗?,又有多少人,為自我的心穿上了防割“衣服”,可又有什么用呢?
不用長篇大論,一句淡淡的“蠶是被自我的絲裹住的,這是的真理?!币鱿挛?,沒有一絲困惑,任何人都能明白?!缎Q是被自我的絲裹住的》一反常態(tài),蠶在人們的眼中,是一種勤勞,無私奉獻的動物??晌闹械男Q,竟有一些自找麻煩的感覺,可你如果細細的、慢慢的去品這篇文章,你就會發(fā)現(xiàn),其實并無道理。又有多少人為這俗世中的金錢、權(quán)勢、地拉吐出的絲就那樣,緊緊的裹住,直到你窒息。當生命結(jié)束時,他們才會恍然發(fā)覺,世界是一個繭,而他們從未為自我而活過。
《愛的回音壁》我們被深深的愛意蘢蓋著,可是我們又是否真正懂得愛呢?我喜歡“愛是一面遼闊光滑的回音壁,微小的愛意反復(fù)回響著,折射著,變成巨大的轟鳴?!币驗?,已經(jīng)邁入初中的我在這句話發(fā)現(xiàn),父母真很愛我。時間無情,在他們的臉上已經(jīng)滿滄桑,每一根銀絲,每一條皺紋都滿是愛意和那對子女的擔憂?。∥覀円呀?jīng)12歲了,不說別的,從我們上學開始,6年??!我們對父母說過一句“我愛你”這三個字嗎?因為我們成天沉浸在愛里反而磨木了。父母不求別的,只求一句“我愛你,你辛苦了?!蔽覀冎杏行┤耍軌?qū)⒏栊堑纳?、愛好倒背如流,可又有多少人記得父母的生日,在那一天說一句“生日歡樂!”讓我們行動出來吧!讓父母對我們的愛感到回音吧!
畢淑敏的一生,絢麗多彩,她總在平凡的事中發(fā)現(xiàn)不平凡的道理。人生,也許就需要和她一樣活的有滋有味!
畢淑敏,讓我品讀人生!
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它表達了我們對父母、對長輩的尊重。然而,此刻的我們,有幾個人真正的做到了孝呢我讀了畢淑敏的《孝心無價》這篇文章,有了很多的感觸。
這篇文章主要表達了畢淑敏對“孝”的理解。我對她文章中的語言有著自我的理解,有著自我的感悟。“父母走了,帶著對我們深深得掛年,父母走了,遺留給我們永無償還的心境。你就永遠無以言孝?!?/p>
或許我們每個人都對自我的父母說過長達以后要孝順他們,可這句話是有期限的,我們卻都忽略了這一點,總想著拼命的學習、工作,總想以更好的條件來孝順自我的父母,從而使我們對父母的孝一拖再拖,但人生是短暫的,父母可能在我們盡孝之前離開我們。
那是對父母深深的愧疚,是在我們心中永遠無法彌補的對父母造成的傷害。作者在文中也提到了兩個關(guān)于“孝”的例子,其中一個是苦孩子求學的故事,他的家庭十分困難。
父親逝去,弟妹嗷嗷待哺,母親僅有去賣血供他上學……我認為他很自私,或許他是想經(jīng)過自我的努力使生活更好,但他在實現(xiàn)這個夢想的過程中已經(jīng)對母親造成了莫大的傷害,這種傷害是無法愈合的。
孝,其實很簡單,它能夠是父母勞累時遞過來的一杯熱茶,能夠是父母工作一天回到家后吃到的噴香的飯菜,能夠是父母辛苦時的捏肩捶腿……無論這種行動是大是小,是輕是重,只要是我們發(fā)自內(nèi)心的,這就是孝,就是我們對父母無限的愛!